首页 - “中欧杯”涉外法治人才大奖赛 - 正文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高墨柔丨第二届“中欧杯”获奖选手分享⑪

编者按:

中国政法大学“中欧杯”全国法科学生涉外法治人才大奖赛是中国政法大学在我国涉外法治人才培养领域中首创、面向全国法科学生开放的综合性大奖赛。“中欧杯”大奖赛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涉外法治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指示精神,服务党和国家战略需要,为我国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与成长提供一个寓人才培养于全英文法科赛事的开放平台。“第二届‘中欧杯’获奖选手分享”系列,讲述获奖选手的涉外法治人才成长故事,展现比赛风采。

作者简介:高墨柔,2024年5月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法学专业本科二年级学生,第二届中国政法大学“中欧杯”优秀涉外法治人才奖三等奖获奖者。

我对中欧杯的了解始于偶然读到的一篇获奖推文。第一届比赛选手们的风采毕现其中,赛事主办方的用心更是不言而喻。于是开始持续关注中欧法学院的学术及赛事动态。

我对涉外法治的兴趣,离不开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法律人才”的目标。在学院浓厚的涉外经贸法律学习氛围中,《国际商法》、《国际经济法》等专业课程,为我提供了沉浸式的启蒙。

大一学年,我选修了我校英语学院周玲玲教授开设的《法律英语》课程,法学院卢杰锋教授开设的《法律英语写作与翻译》。在教授们的带领下,懵懂的我开始练习阅读美国法判例、尝试掌握法律英语在书面上的体例结构,跨越了普通法理解的初道门槛——即因语言差异所造成的对普通法概念理解上的障碍。从此,我进入了涉外法治第一重山门。

此后参加普莱斯(Price)模拟法庭并担任主力辩手的经历对我影响深远。通过一遍遍撰写、修改书状与辩手发言稿,我学到如何针对一个具体法律问题进行理解、剖析、检索再到表述。不断完善、深入自己对简单概念的理解,从而达到对每个细节的尽力把握。而不计其数的法律检索以及检索后审阅卷帙浩繁的材料,又让我掌握了如何快速入手分析,再尝试解决一个新问题。模拟法庭的收获不仅限于国际法知识,每一次反思与重建所带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亦伴随我走入中欧杯的赛场。

在贸大法语系诗正言教授的鼓励下,法语辅修为我的闲暇时光带来了无尽乐趣。我持续进行法国最高行政法院典型判例的中-法互译整理工作。从文字上直接感受不同法系在框架、逻辑上之不同,对字词句式所造成的精微影响,不同法系所共通的法理之“妙”让我赞叹。身为法学学习者、法国文学爱好者的我,从中汲取了非比寻常的成就感。

在大二下学期,怀揣着对涉外法治的热忱、对学以致用的憧憬,我踏上了中欧杯的备赛、比赛之旅。

中欧杯作为一场综合性法学比赛,赛程设置精妙合理。从初赛的法律英语视频演讲,复赛模拟企业并购知识产权合规、模拟涉外谈判,半决赛回归演讲,到决赛进行模拟法庭,各个阶段环环相扣,多层次全方位考察选手的真实水平。

在复赛赛题发布前,中伦律师事务所两位律师为选手们的倾情分享,其中谈到“本次赛事模拟真实涉外律师工作,节奏快、时间紧”。在赛场上,我真正意识到这句话背后的含义。

彼时身为本科低年级学生,尚有多门专业必修课没有修读,我在法学功底和知识储备上无疑仍显稚嫩。复赛赛题发布后,我用半周时间从零学习合规领域相关知识,结合之前学习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主办《知识产权总论》课程的相关知识,为跨国企业并购后在劳务与专利上的合规问题设计了初步解决方案。


高墨柔参加复赛-模拟企业合规(右一)

本次比赛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复赛的模拟涉外谈判环节。赛前我选择了1V2的形式,单独准备谈判策略、应对两位对方代表的发言。谈判中,我与对方代表在针对EPC合同(工程总包合同)的效力问题上僵持不下,沟通一度陷入僵局。在比赛评委老师们的循循引导下,我意识到自己先前执着于法律层面的“孰对孰错”,而在双方都有促成合意的前置条件下,没有开门见山地给出经过数字计算的Offer,真正关乎价格的、切实的要约。于是及时转变策略,提出客观评估损失、明确责任分配的提议,使得焦灼的谈判逐渐走向明朗的共识。在本环节,我意识到自己固有的思考方式和实务中实际的关注点存在不同,赛场专注、严谨的气氛更让我感受到涉外法律实务的复杂性、挑战性,为我后续的学习提供了深刻的经验。

高墨柔参加复赛-模拟涉外谈判

由衷感谢主办方中国政法大学、中伦律师事务所。中欧杯不仅是一场专业性比赛,更为选手们提供了全方位进行涉外实务学习的场域。在此场域之下,选手们的职责就是设身处地地完成涉外律师工作中最具挑战性也最精华的部分。有幸入围半决赛,并在决赛赛场见证了师兄师姐们在短时间、强压力下极其精彩的发挥。能够在真实模拟的情境中,身临其境地将所学知识投入应用,启迪尚在校园中探索的我不断思考、学以致用。


高墨柔参加复赛-涉外法律英语演讲 视频

中欧杯不仅是一场专业性比赛,更是一个涉外法治人才成长的平台,让学子能够展现才华,收获成长和进步。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明白自己的法学基础远不及谈及功底、法律英语技巧尚不能谈及能力,于是更要感激中欧杯这个宝贵的舞台,让我能够真正面对面见到各位业界前辈、各位优秀的师哥师姐,从而明白“风采”二字的真正含义。

敬祝中欧杯越办越好!

文字:高墨柔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

责任编辑:李晓露、马安娜


往期推荐:

“中欧杯”涉外法治人才大奖赛

第三届“中欧杯”涉外法治人才大奖赛第1号公告

第三届“中欧杯”涉外法治人才大奖赛第2号公告

清华大学法学院周士尊丨第二届“中欧杯”获奖选手分享①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汤卓筠丨第二届“中欧杯”获奖选手分享②

湘潭大学法学院黄靖淼丨第二届“中欧杯”获奖选手分享③

厦门大学法学院陈清扬丨第二届“中欧杯”获奖选手分享④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熊隽丨第二届“中欧杯”获奖选手分享⑤

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王翼族丨第二届“中欧杯”获奖选手分享⑥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黄日昕丨第二届“中欧杯”获奖选手分享⑦

清华大学法学院柯烨朴丨第二届“中欧杯”获奖选手分享⑧

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舒方正丨第二届“中欧杯”获奖选手分享⑨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吴西雅丨第二届“中欧杯”获奖选手分享⑩

清华大学法学院刘松林丨第一届“中欧杯”获奖选手分享①

中南大学法学院陈柏帆丨第一届“中欧杯”获奖选手分享②

暨南大学法学院陈贝贝丨第一届“中欧杯”获奖选手分享③

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轩晗彧 丨 第一届“中欧杯”获奖选手分享④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黄泽裔丨第一届“中欧杯”获奖选手分享⑤

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孙炜宁丨第一届“中欧杯”获奖选手分享⑥

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刘睿哲丨第一届“中欧杯”获奖选手分享⑦

清华大学法学院唐子涵丨第一届“中欧杯”获奖选手分享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