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与活动 - 新闻通讯 - 正文

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轩晗彧 丨 第一届“中欧杯”获奖选手分享④

编者按:

第一届中国政法大学“中欧杯”全国法科学生涉外法治人才大奖赛,展现了青年法科学生砥砺成才、致力于成为新时代涉外法治人才的积极形象。本次比赛是中国政法大学人才培养工作的一件大事,也是全国涉外法治人才同台竞技的盛事。中欧法学院推出“第一届‘中欧杯’获奖选手分享”系列,讲述获奖选手的涉外法治人才成长故事,展现比赛风采。


轩晗彧参加半决赛-涉外法律英语演讲

半决赛视频 涉外法律英语演讲“Jurisdiction”

作者简介:轩晗彧,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经济法学专业一年级硕士研究生,第一届中国政法大学“中欧杯”优秀涉外法治人才奖三等奖获奖者。

成为涉外法治人才一直是我的梦想之一,在走向梦想的这段路上,自学和法学前辈的帮助都让我受益匪浅。

持续不断的英语学习对于成为涉外法治人才意义重大。虽然学校每年都有英语课程,但是如果想精通英语,将英语作为法律工作时的语言,还必须要加上自己的练习和努力,比如学习英语演讲技巧、每天背单词等等。在第一届中欧杯比赛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英语即兴演讲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大量的演讲练习,很难在优秀的参赛者中脱颖而出。至于如何提高法律英语的词汇量,可以通过北大法宝等检索工具,在学习中文版的法条时,顺便学习它的英文版。在写作论文时,也可以多从比较法视角入手,了解国外的法律英语专有名词等等。


轩晗彧参加复赛-模拟涉外谈判(右一)

此外,法学前辈的经验让我在备赛过程中少走了很多弯路。中欧杯组委会在赛前邀请了比赛评委分享实务经验,这场讲座对我帮助很大。由于我之前的实习、学习经历很少涉及商务谈判、企业合规,因此赛题中的这两项内容其实对我来说有点陌生,但是好在有优秀的前辈指导,他们化繁为简,让我收获颇多。

法学类比赛最传统的还是模拟法庭,所以中欧杯的赛制对我来说很新颖,每个环节都会考验选手不同的能力,不仅要英语好,还需要强大的临场反应能力、信息检索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无论是复赛时和刚认识半个小时的队友一起分工合作,还是半决赛用一个晚上准备一篇演讲稿,这些经历都很有挑战性,让我压力倍增,也让我乐在其中。当我比赛后重新回看这短短的两天,我发现两天内学到的东西,比我自己通过读书学到的要多得多。比起单纯地花几个月准备一个案例,中欧杯复杂的赛制显然更能锻炼我们,线上视频演讲、线下企业合规、模拟谈判、模拟仲裁,这些内容正是涉外律师们的日常工作,这样的赛制才能真正培养和筛选出综合能力强的涉外法治人才。


轩晗彧参加复赛合影(中)

最后,非常感谢中欧杯组委会和中欧法学院的老师们、志愿者们,虽然比赛的两天正逢北京寒冷的初雪,但是老师们和志愿者们贴心的安排和帮助足够温暖人心。也非常感激中欧杯能够给我这样一个平台,让我得以认识其他优秀的选手们,见证观点交锋、学术交流。希望中欧杯一届更比一届好,也希望我国涉外法治人才建设事业稳步推进。

轩晗彧获奖合影(左一)

文字:轩晗彧 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

责任编辑:李晓露、马安娜

往期回顾:

中国政法大学“中欧杯”全国法科学生涉外法治人才大奖赛公告(第1号)

中国政法大学“中欧杯”全国法科学生涉外法治人才大奖赛公告(第2号)

“中欧杯”涉外法治人才大奖赛第3号公告

“中欧杯”涉外法治人才大奖赛第4号公告

“中欧杯”初赛入围名单公示(第5号公告)

“中欧杯”复赛晋级名单公布(第6号公告)

“中欧杯”涉外法治人才大奖赛复赛参赛须知(第7号公告)

“中欧杯”初赛评委阵容(第8号公告)

“中欧杯”复赛递补名单公示(第9号公告)

“中欧杯”涉外法治人才大奖赛“最佳涉外法治人才气质风尚奖”投票开始啦(第10号公告)

中伦律师事务所为“中欧杯”复赛选手提供涉外法律实务指导(第11号公告)

预告 | 第一届“中欧杯”涉外法治人才大奖赛即将开幕(第12号公告)

第一届“中欧杯”涉外法治人才大奖赛开幕(第13号公告)

第一届“中欧杯”涉外法治人才大奖赛闭幕式暨颁奖典礼顺利举行(第14号公告)

第一届“中欧杯”涉外法治人才大奖赛花絮①期待与你再次相遇(第15号公告)

第一届 “中欧杯”涉外法治人才大奖赛花絮②——视野达观国际,学识贯通中外(第16号公告)

于全球定分,跨国度止争 | 第一届 “中欧杯”涉外法治人才大奖赛精彩集锦(第17号公告)

赛后裁判访谈丨第一届“中欧杯”涉外法治人才大奖赛(第18号公告)

清华大学法学院刘松林丨第一届“中欧杯”获奖选手分享①

中南大学法学院陈柏帆丨第一届“中欧杯”获奖选手分享②

暨南大学法学院陈贝贝丨第一届“中欧杯”获奖选手分享③

第二届中国政法大学“中欧杯”全国法科学生涉外法治人才大奖赛公告(第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