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5-26日,第一届中国政法大学“中欧杯”全国法科学生涉外法治人才大奖赛成功举办。组委会邀请裁判分享对 “中欧杯”的感受。
(排名不分先后)

于宏威,中伦律师事务所高级顾问,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法学院法学硕士、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金融硕士、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学士,具有中国律师资格及美国纽约州律师执业资格。于宏威律师的执业领域包括私募资本和风险投资交易、兼并与收购、基金设立、资本市场、一般性公司法律事务以及各类跨境交易。于律师在境内与境外的投融资领域均具有丰富的执业经验,处理过数百个投资与并购项目,其客户包括众多知名的美元与人民币基金、跨国公司、大型民企以及初创企业。
Q1: 您参加本次赛事有什么感受?
我参与了决赛评审。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在这些非常杰出的决赛选手之间优中选优,实在是个艰难的过程。不过,我个人最大的感受是比赛的赛制是特别公正的。很突出的一点就是裁判席在进行决赛评审时,对选手们的学校、年级和专业都是毫不知情的,仅凭借选手的临场表现给予评分,没有别的因素干预。裁判们都非常谨慎细心,详细地讨论,反复地斟酌,以保证这个分数打出去是公平合理的。出色的选手和公正的赛制,保证了本次赛事的成功。
Q2: 您对下一届赛事有什么建议吗?
本赛事第一届举办,肯定会有经验教训,不足之处以后改进,但是首次举办的效果已经非常不错,超出预料。所以我相信到第二届的时候,整体流程和赛制安排会更加丰富完善,报名参赛的学校范围也会进一步扩大。非常感谢中国政法大学提供的平台机会,我相信第二届肯定会更加精彩!

刘甜,中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法学硕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法硕士、南开大学法学学士。具有中国律师资格及美国纽约州律师执业资格。刘甜律师的执业领域包括跨境并购、私募资本和风险投资交易、基金设立、外商投资、资本市场、一般性公司法律事务以及各类跨境交易。刘律师在跨境并购以及境内外的投融资领域均具有丰富的执业经验,处理过数百个投资与并购项目,其客户包括众多知名的美元与人民币基金、跨国公司、大型民企以及初创企业。此外,刘律师亦处理了许多基金设立,海外直接投资以及企业上市项目。
Q:本次赛事留给您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我参与了演讲环节的评委工作。同学们在头一天晚上才拿到具体的演讲题目,第二天一早基本上都能做到脱稿演讲,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参赛选手对于评委们的“尖锐”提问,也能从容应对。这是一次非常有挑战性的比赛,比赛题目设置从法律知识到法律英文,从逻辑思辨到语言输出全方面考察了同学们的能力;赛事安排也非常紧凑,是对参赛选手从心理到体力的综合考验。希望这样精彩的赛事能够吸引更多的优秀法律人才参与。

Michael Mazart,梅赛德斯一奔驰(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法律顾问、执行副总裁。
Q1: Do you have any advice for this competition?
First of all, it was an honor and pleasure to support the students and CUPL for the great and meaningful event. I think the whole competition is a very special opportunity for the next generation of young lawyers to learn the core skills, show their courage to apply for this competition and then learn and receive feedback. From my perspective, actually everyone who applied for this competition is the winner. The elements that we have chosen for the competition are very good, because the candidates are guided step by step through different kinds of situations that are crucial to be successful as a legal counsel. It's very good that we have a mix of different things, like client advisory, negotiation, presentation and arbitration. It's very good to see the candidates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Eventually we have a simulation of an arbitration with arguments and counter arguments. So the setup is indeed a very nice structure. I'm impressed by the courage that the students show by accepting the challenges that are linked to every element of the competition to gain good experiences. From the feedback the students receive, they learn where they are already on a good way. And they also learn from well experienced scholars and practitioners in which areas they can improve and become even better. As a final advice: I want to encourage every law student to join in the future this competition. It is an experience they will benefit tremendously, and which will give them a good preparation for the transition from law school to becoming practicing lawyers.
Q2: What impressed you most in this competition?
What impressed me in the arbitration where I was one of the judges is actually the skills I've seen in the students. Some of the candidates were very good in addressing the points that are most crucial to have a positive impact for their clients. In front of a tribunal, having excellent technical legal knowledge is fundamental for success. In addition, how you structure the facts also determines if you are successful on behalf of your client. Even more crucial is that the lawyer is able to talk in a way that the other party, in this case the judges, understand you. In our company we have developed a Core Competencies Model for our China Legal in-house team: technical expertise, business acumen, collaboration, communication and solutions provider. You can only be a brilliant lawyer if you're very good at listening to other people. And if you're not able to understand other people, it will go nowhere. In conclusion, a brilliant lawyer is a combination of really robust technical skills and excellent expressing capability.

霍政欣,中国政法大学钱端升讲座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兼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0年公约观察员、国际比较法学会联席会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促进文化财产归还原属国或返还非法占有文化财产政府间委员会”(ICPRCP)专家组专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打击文化财产示范法专家组核心成员、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委员会常务理事等职。
Q: 您对明年想要参加“中欧杯”比赛的青年学子有何建议与意见?
涉外法治人才国家急需,有光明的事业发展前景。青年学生应注重锻造运用英文进行法学思考、研究和写作的能力,应注重国际化学习过程,夯实法学基础,关注涉外领域最新发展动态,以问题为中心展开学习、研究和思考。

李立,中国政法大学钱端升讲座教授,硕士生导师,曾任中国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研究领域包括应用语言学,英语教学法,法律语言学、国际中文教育。先后获得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一等奖、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中国政法大学“励道教学杰出贡献”奖、布加勒斯特大学杰出贡献奖等荣誉。曾经担任的社会兼职包括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专门用途英语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语教学研究分会常务理事、《法律英语国际期刊》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大学英语研究中心主任。
Q: 您在本次“中欧杯”比赛中承担了什么工作?本次赛事留给您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我在本次“中欧杯”全国法科学生涉外法治人才大奖赛中担任了两场比赛的评委,半决赛:法律英语演讲比赛的主持人和总决赛:模拟商事仲裁的裁判。在法律英语演讲比赛环节,选手们在比赛前一天晚上才拿到演讲题目,而抽到的题目却是很宽泛的法律概念题。如何在短短的4分钟演讲比赛中围绕这么宽泛的法律题目陈述自己的观点,有理有据地说服观众是选手们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参赛选手们凭借纯熟流畅的英语,各自聚焦话题的一个方面旁征博引、侃侃而谈,同时,很好地把握演讲中的语速、音调、音量与抑扬顿挫等方面的细节,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在回答问题环节,评委根据选手的演讲内容提出了不同的问题,选手们均进行了积极的回应。在模拟商事仲裁环节,虽然参赛选手的准备时间非常短,但是,从他们的辩论过程中可以看出他们与团队成员之间认真研究分析了复杂案情中的法律问题,组织了有说服力论据的辩词,在紧张的庭审中,保持冷静、沉着,并在裁判员的质询下理性回答问题。他们将法律知识与外语口语深度融合,绽放出异彩纷呈的思想火花,实是一场法律英语的饕餮盛宴。
“中欧杯”全国法科学生涉外法治人才大奖赛与国家涉外法治建设需求高度契合,为培养集法学视野、法律实务、专业素养于一体的涉外法治人才提供了很好的平台。祝愿“中欧杯”越办越好!

许身健,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律硕士学院院长兼数字社会治理研究院院长,中国法学会法律文书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伦理学会监事长,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模拟法庭专业委员会主任、诊所法律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开发区法治建设研究会会长。
Q: 您参加本次赛事有什么感受?
我觉得本次参赛选手都非常优秀,最终胜出选手各有千秋。对于以后的赛事,要更加注意宣传,扩大中欧杯的影响力,吸引更多高校的更多同学参加。我觉得应该让有志参加者提前知晓比赛情况,提前做更多准备。本次第一届举办,肯定有需要完善之处。以后要早通知,明确规则,使比赛更激烈,更立体化,更有吸引力,这样比赛才会越来越影响力大。比赛奖金丰厚,影响力大,优秀的同学们应该多参与,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能力。

沈鹏,观韬中茂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美国波士顿大学法学硕士、北京大学法学硕士、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学士。中国及美国纽约州执业律师。沈律师的执业领域主要包括跨境商业诉讼、国际仲裁及与合规有关的调查。在2017年及2018年,沈鹏律师连续两年被《亚太法律500强》(The Legal 500 )列为亚太地区诉讼领域“新一代”律师。沈鹏律师是有丰富经验的资深诉讼律师,有深厚的法学功底的业内专家,也同时是合规调查及商业谈判的高手。沈鹏是北京多元化调解中心的调解员及多家仲裁机构仲裁员。
Q1:您参加本次赛事有什么感受?
我觉得我们赛事的内容非常有意思。比赛过程体现了公平、公正。此外,赛题出得非常好,很接近现实,就像现实中的案例。在出题的水平上,比同期的其他类似比赛的赛题要更有意思一点,因为触及到我们中国涉外法律实践中面临的一些现实问题。各个学校的参赛选手的水平也都很高,都有不俗的表现。
Q2:您对下一届赛事有什么建议吗?
我觉得可以扩大参赛选手的范围,比如招募一些海外的选手来参与比赛,也可以考虑提高一下我们的奖金数额。
文字:曹鹏荣、杨景森
责任编辑:马安娜
往期回顾:
中国政法大学“中欧杯”全国法科学生涉外法治人才大奖赛公告(第1号)
中国政法大学“中欧杯”全国法科学生涉外法治人才大奖赛公告(第2号)
“中欧杯”涉外法治人才大奖赛第3号公告
“中欧杯”涉外法治人才大奖赛第4号公告
“中欧杯”初赛入围名单公示(第5号公告)
“中欧杯”复赛晋级名单公布(第6号公告)
“中欧杯”涉外法治人才大奖赛复赛参赛须知(第7号公告)
“中欧杯”初赛评委阵容(第8号公告)
“中欧杯”复赛递补名单公示(第9号公告)
“中欧杯”涉外法治人才大奖赛“最佳涉外法治人才气质风尚奖”投票开始啦(第10号公告)
中伦律师事务所为“中欧杯”复赛选手提供涉外法律实务指导(第11号公告)
预告 | 第一届“中欧杯”涉外法治人才大奖赛即将开幕(第12号公告)
第一届“中欧杯”涉外法治人才大奖赛开幕(第13号公告)
第一届“中欧杯”涉外法治人才大奖赛闭幕式暨颁奖典礼顺利举行(第14号公告)
第一届“中欧杯”涉外法治人才大奖赛花絮①期待与你再次相遇(第15号公告)
第一届 “中欧杯”涉外法治人才大奖赛花絮②——视野达观国际,学识贯通中外(第16号公告)
于全球定分,跨国度止争 | 第一届 “中欧杯”涉外法治人才大奖赛精彩集锦(第17号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