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欧杯”涉外法治人才大奖赛 - 正文

清华大学法学院柯烨朴丨第二届“中欧杯”获奖选手分享⑧

编者按:

中国政法大学“中欧杯”全国法科学生涉外法治人才大奖赛是中国政法大学在我国涉外法治人才培养领域中首创、面向全国法科学生开放的综合性大奖赛。“中欧杯”大奖赛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涉外法治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指示精神,服务党和国家战略需要,为我国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与成长提供一个寓人才培养于全英文法科赛事的开放平台。“第二届‘中欧杯’获奖选手分享”系列,讲述获奖选手的涉外法治人才成长故事,展现比赛风采。

作者简介:柯烨朴,2024年5月为清华大学法学院法学专业本科四年级学生,第二届中国政法大学“中欧杯”优秀涉外法治人才奖三等奖获奖者。

一、参赛体会

“中欧杯”分为四个赛程,除模拟企业合规方案这一环节可以提前准备外,其余的环节都考验选手能够在极短时间内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进行发挥的能力。在我看来,这样的比赛安排恰恰是涉外律师实务工作中常见的情形之一,对我们这些还在法学院就读的法科生来说是一堂“身临其境”的体验课。我自己在准备涉外谈判的过程中,和队友在两个小时不到的时间里阅读英文材料和进行头脑风暴安排谈判策略,这样的经历对我的综合能力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于我今后的学习工作而言都是特别宝贵的经历。比赛全程以英语进行,并且涉及国际货物贸易法、国际投资法、国际仲裁等等涉外相关的实体法和程序法知识。通过这次比赛,与优秀的前辈以及同辈的交流,我充分发现了自己在上述方面的不足之处,也指明了我今后学习的方向。


柯烨朴参加复赛-模拟涉外谈判(右一)

二、法律英语学习体会

涉外法治人才必不可少的就是法律英语的能力。法律英语能力,在我看来,主要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以英美法系为代表的普通法知识,另一个是以英语为表达工具阐述法律观点的能力。


柯烨朴参加复赛-模拟企业合规(右一)

首先,掌握以英美法系为代表的普通法知识是基础。普通法体系有其独特的法律原则、判例法和司法解释方法,理解这些对于从事涉外法律工作至关重要。熟悉普通法知识不仅有助于理解和解释英美国家的法律制度,也有助于在国际法律事务中准确运用这些法律原则。其次,熟练使用英语作为法律表达工具是关键。在国际法律事务中,法律文件、合同、条约和仲裁程序等通常都使用英语。因此,法律英语不仅要求掌握一般英语语言技能,还需要具备法律专业术语的运用能力。法律英语表达需要精准、严谨,因为法律文件中的任何细微差别都可能影响法律解释和执行。法律英语写作要求清晰、结构严密,能够准确表达法律条款和当事人的意图。此外,法律英语能力还包括在国际法律环境中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这不仅涉及书面表达,还包括口头交流。律师需要在国际会议、仲裁庭和谈判桌上自信而清晰地陈述法律观点,回答问题并进行辩论。这要求律师不仅具备扎实的英语口语能力,还需要对法律术语和表达方式有深刻的理解,以便在各种正式和非正式场合下都能有效沟通。


柯烨朴参加复赛-涉外法律英语演讲


柯烨朴参加复赛-涉外法律英语演讲 视频

特别感谢大赛给予了我们宝贵的机会。在擂台竞技中建立友谊,交流进步。此外,大赛也让我充分认识到英语综合能力对于涉外法治人才的重要性。起草英语文本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英语表达更是一个需要刻苦学习和日复一日练习才能有所进步的过程。参赛同学们的英语表达能力令人惊艳,也激励了我在今后的法律英语学习中,注重进一步培养自己的英语表达能力。

文字:柯烨朴 清华大学法学院

责任编辑:李晓露、马安娜


往期推荐:

“中欧杯”涉外法治人才大奖赛

第三届“中欧杯”涉外法治人才大奖赛第1号公告

第三届“中欧杯”涉外法治人才大奖赛第2号公告

清华大学法学院周士尊丨第二届“中欧杯”获奖选手分享①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汤卓筠丨第二届“中欧杯”获奖选手分享②

湘潭大学法学院黄靖淼丨第二届“中欧杯”获奖选手分享③

厦门大学法学院陈清扬丨第二届“中欧杯”获奖选手分享④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熊隽丨第二届“中欧杯”获奖选手分享⑤

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王翼族丨第二届“中欧杯”获奖选手分享⑥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黄日昕丨第二届“中欧杯”获奖选手分享⑦

清华大学法学院刘松林丨第一届“中欧杯”获奖选手分享①

中南大学法学院陈柏帆丨第一届“中欧杯”获奖选手分享②

暨南大学法学院陈贝贝丨第一届“中欧杯”获奖选手分享③

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轩晗彧 丨 第一届“中欧杯”获奖选手分享④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黄泽裔丨第一届“中欧杯”获奖选手分享⑤

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孙炜宁丨第一届“中欧杯”获奖选手分享⑥

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刘睿哲丨第一届“中欧杯”获奖选手分享⑦

清华大学法学院唐子涵丨第一届“中欧杯”获奖选手分享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