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中国政法大学“中欧杯”全国法科学生涉外法治人才大奖赛是中国政法大学在我国涉外法治人才培养领域中首创、面向全国法科学生开放的综合性大奖赛。“中欧杯”大奖赛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涉外法治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指示精神,服务党和国家战略需要,为我国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与成长提供一个寓人才培养于全英文法科赛事的开放平台。“第二届‘中欧杯’获奖选手分享”系列,讲述获奖选手的涉外法治人才成长故事,展现比赛风采。

作者简介:史昊东,2024年5月为黑龙江大学法学院本科二年级学生,第二届中国政法大学“中欧杯”涉外法治人才国际谈判精英奖获奖者。
作为第二届“中欧杯”涉外法治人才大奖赛的参赛选手,很荣幸能受邀分享个人参赛经历与体验。
在2023年末首届中欧杯赛事举办期间,我正处于贸仲杯庭辩的备战中,当时便对中欧杯的新颖赛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恰巧我的一位学长也参加了线下的复赛,他对比赛评价极高。半年后,第二届赛事公告发布,我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初赛,并幸运晋级至复赛,与众多优秀选手同台竞技,体验比赛所展现的国际视野与实务深度。
我的法律英语学习之旅始于入学之初,持续到大一下学期,随后又辅修了法律英语微专业。这两门课程均由我的法律英语老师崔常亮老师讲授。崔老师在授课时常常采用苏格拉底教学法,通过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寻找答案。他还善用比喻、类比,甚至情景喜剧的形式,将抽象的法律概念与日常生活相联系,这样的授课方式使得我对诸多法律知识有了深刻的理解。无论是合同法中合同无效情形的基础概念辨析,还是复杂案件中的判决依据解构(rationale),通过上述教学模式,我都能清晰地掌握。
在法律英语课程结束后,我加入了学校的贸仲杯赛队,代表学校首次参加贸仲杯和Vis(East)Moot国际商事仲裁模拟仲裁庭比赛,负责程序部分法律备忘录的写作和口头答辩。在这个过程中,学院的支持、学长学姐的帮助以及与国内国外的队伍庭辩交流都给予了我极大的助益。参加模拟法庭比赛是对英语听说读写的全面考察,也是了解国际法的极佳路径。经过数份备忘录的写作、大量案例的检索以及八场比赛中仲裁员问题的“洗礼”,我提升了书状写作和庭辩技巧,对真实的商事世界中的争议解决也有了一定认识,并与各类模拟法庭比赛就此结缘。在参加比赛的过程中,对语言能力的打磨和在国际私法、域外法、国际条约的深入学习是我最大的收获。2024年初看到第二届中欧杯初试公告时,我便决定报名参加。在初赛中,我选择了“liquidated damages”作为题目,对其概念及应用进行讲解,并成功晋级复赛。时间来到五月,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参加了期待已久的复赛。

史昊东参加复赛-模拟企业合规(右一)
复赛第一轮是模拟企业合规比赛,我们把自己代入了国际货物买卖纠纷的语境中,作为法务团队向公司提供解决方案。赛题涉及了《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等法规。发言结束后,评委老师对各类方案提出了细致反馈,尤其是对各种解决方案的权衡提供了多种视角,使我对于合规方案有了全新的认识。
第二轮的模拟涉外谈判更具挑战性,赛题设置新颖,并且选手从拿到赛题到上场比赛只有约为一小时的准备时间。我和队友在讨论过程中迅速明确了己方立场和谈判目标,之后便上场谈判。紧张的赛程对于选手形成思路并快速组织语言的能力以及以往的法律知识积累提出了一定的挑战,在谈判不断深入的过程中,大多数对话都是临场发挥的,感谢我的队友提供的建议,让我能够始终把握谈判方向。谈判结束后,三位评委老师给出了细致的点评,我依然记得在一小时的谈判的最后一分钟与对方达成和解时,当时的评委老师说道:long journey happy ending right?缓和了气氛后,评委开始了对每位选手的点评,指出了谈判中的注意要点、方法论以及其他表达问题。这些评价非常实用得当,无疑是比赛的一大收获。
中欧杯的赛制不同于我以往参加的任何模拟法庭比赛,它从不同视角切入,贴近实务,考察方式新颖多元,全面考察了选手的综合能力。选手不再仅仅关注单纯的实体问题和程序问题,而是更加全面地思考争议解决方式。例如在国际商事仲裁模拟仲裁庭比赛(vis moot)比赛中,双方的证据早已收集完毕,选手无需顾及证据搜集或传唤证人等仲裁前期准备事项。而中欧杯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野,让涉外法治工作者的工作内容更加全面、细致地展现出来,我认为这一点难能可贵。
我记得在中欧杯开幕式有这样一句话:在这样紧张的赛程中,能够脱颖而出的选手一定是人才中的人才。事后发现的确如此,在后续比赛中遇到的队友和选手,无一例外均是对于法律英语以及涉外。在这个过程中,我也结识到了可贵的朋友,如今回想起来依旧是难忘的经历。豪华的初赛、复赛评委阵容也让点评反馈同样精彩,组委会的优秀组织能力,都给我留下了相当深刻的印象。
在全球化和国际经济法律秩序重构的背景下,国家需要更多熟悉国际法律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的高端涉外法治人才。中欧杯为参赛选手提供了一个展示专业能力的平台,更通过多元化的赛制考察和严谨的实务模拟,帮助选手深入理解法律实务的复杂性,培养选手的国际化争议解决思维。再次特别感谢中伦律师事务所和中欧法学院精心举办本次比赛并全程提供支持,为法科学生打造了这样一个独特的成长舞台。希望中欧杯在未来能够持续推动涉外法治人才的培养,为法律行业注入更多活力与可能性。祝愿赛事越办越好!

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欧洲区域发展部主任李月丹律师为涉外法治人才合规精英奖、涉外法治人才国际谈判精英奖获奖选手颁奖
文字:史昊东 黑龙江大学法学院
助理编辑:鲁扬 2024级双硕士
责任编辑:李晓露、马安娜
往期推荐:
第三届“中欧杯”涉外法治人才大奖赛第1号公告
第三届“中欧杯”涉外法治人才大奖赛第2号公
第三届“中欧杯”涉外法治人才大奖赛第3号公告
清华大学法学院周士尊丨第二届“中欧杯”获奖选手分享①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汤卓筠丨第二届“中欧杯”获奖选手分享②
湘潭大学法学院黄靖淼丨第二届“中欧杯”获奖选手分享③
厦门大学法学院陈清扬丨第二届“中欧杯”获奖选手分享④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熊隽丨第二届“中欧杯”获奖选手分享⑤
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王翼族丨第二届“中欧杯”获奖选手分享⑥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黄日昕丨第二届“中欧杯”获奖选手分享⑦
清华大学法学院柯烨朴丨第二届“中欧杯”获奖选手分享⑧
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舒方正丨第二届“中欧杯”获奖选手分享⑨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吴西雅丨第二届“中欧杯”获奖选手分享⑩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高墨柔丨第二届“中欧杯”获奖选手分享⑪
暨南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陈烨华丨第二届“中欧杯”获奖选手分享⑫
中国政法大学中欧法学院韩中远丨第二届“中欧杯”获奖选手分享⑬
中国政法大学中欧法学院杨昕彤丨第二届“中欧杯”获奖选手分享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