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欧杯”涉外法治人才大奖赛 - 正文

厦门大学法学院陈清扬丨第二届“中欧杯”获奖选手分享④

编者按:

中国政法大学“中欧杯”全国法科学生涉外法治人才大奖赛是中国政法大学在我国涉外法治人才培养领域中首创、面向全国法科学生开放的综合性大奖赛。“中欧杯”大奖赛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涉外法治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指示精神,服务党和国家战略需要,为我国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与成长提供一个寓人才培养于全英文法科赛事的开放平台。“第二届‘中欧杯’获奖选手分享”系列,讲述获奖选手的涉外法治人才成长故事,展现比赛风采。

作者简介:陈清扬,2024年5月为厦门大学法学院法学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第二届中国政法大学“中欧杯”优秀涉外法治人才奖二等奖获奖者。

在中欧杯,与闪闪发光的人同场竞技,看到涉外法律工作的样态,收获许多“听君一席话”的瞬间,温存这份想要拼尽全力让自己变得更好的冲动。

在赛前会,有幸听到两位中伦律所做涉外法律工作的律师介绍自己的工作内容,第一次接触到涉外法律实务,对于这一领域燃起了较为浓厚的兴趣。借助问答环节,我向两位律师请教在涉外法律实务领域如何自我历练与提高,受到了诸多启发。我一直信奉,每一段征程上最特别的风景,都是在计划与意料之外的。这段来之不易的与实务律师的对话,也构成了我在中欧杯参赛历程上特别重要的一笔。不知是否会成为未来某个选择的伏笔。


陈清扬参加复赛-模拟涉外谈判(左一)

征战线下赛,我经历了企业合规的无领导小组讨论、商事谈判的拉锯、法律英语演讲的侃侃而谈、商事仲裁的不知所措和“硬着头皮也得上”。就像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法律顾问、执行副总裁Michael Mazart在闭幕式致辞上所说,成长往往都是在走出舒适区的那一刻实现的,我感受到自己在每一项脑力挑战中的体悟收获,拔节生长。在对企业合规赛题的查阅和准备过程中,我对于尽职调查的内容、知识产权与商业秘密的区别、企业如何处理公关危机等话题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也在现场的团队合作中感受到集体的智慧。在商事谈判环节,我们提前一个多小时拿到“剧本杀”的本子,两个公司的律师代表分别拿到不同的信息,开动脑筋,制定谈判策略,并在谈判场交锋。沉浸式的角色扮演体验,真的非常有趣,我仍然记得我在模拟向客户打电话时不忘加入细节“我现在正在谈判厅外面的楼道里,请问贵公司有哪些指示”,仿佛真的进入到场景和角色当中,难以自拔。在次日的英语演讲中,我尽量摆脱稿子中词句的束缚,与评委老师眼神互动的过程中,看到他们对于我陈述的问题的思考,在问答对话中不断深化对自己所选议题的构建。在最后一个轮次,我就程序议题在仲裁庭面前阐释答辩方的观点,作为第一个发言的选手,说不慌张是不可能的。但在扮演仲裁员角色的评委老师们开始向我发问时,我也开始在被动的回答中开启主动的思考,有来有回的互动过程中,我逐渐意识到自己在研读案件中疏忽的细节、在构建自己思路时遗漏的关键问题,更为重要的是,我得以有意识地了解到,仲裁员在真实的商事仲裁中在关心什么样的问题,做出怎样的权衡。


陈清扬参加复赛-涉外法律英语演讲(视频)

如果说此程最大的收获,我认为是一种得以看到现实事物复杂一面的机会,在主办方为我们提供的模拟情景中,作为学生的我们得以见到现实中复杂棘手的问题是什么样的,并被迫思考解决方案。这对提升我们未来在实务工作中的工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体验感上,四个环节都十分有趣,仅仅是参与其中都觉得不枉此行;从功利的角度看,中欧杯的备赛周期很短,确实是时间上性价比很高的比赛。


陈清扬参加复赛-涉外法律英语演讲

作为参赛选手中年龄较小的本科三年级学生,能够有幸得奖,我倍感荣幸。或许是大一在英语专业的历练,让我在口语表达上练就了一定的自信;经济学辅修的基础,让我在模拟商事谈判环节大胆选择了“一对一”(但其实赛题并不需要经济学知识);发散性的思维、不畏惧权威的性格,让我面对各个议题总能说出点什么。但说到底,中欧杯的赛制开创了“一切皆有可能”的机遇,给予了我们每一个热爱挑战、接受挑战的选手,可以展现自己、受到认可的机会。


陈清扬参加复赛-模拟商事仲裁庭(左一)

坦诚地讲,我并没有正式的英文模拟法庭经历,但曾经短短几个月legal research的体验,就让我在英文阅读和写作的能力上有了较为显著的提高。我觉得,无论是在平时的课程学习,还是项目或比赛的准备过程中,遇到某一话题,若能有深入钻研的热情和毅力,必然会取得卓越的进步。尽精微,致广大,相信时间的力量。我想,这也是我应当勉励的。


陈清扬参加复赛-模拟商事仲裁庭(左一)(视频)

纵观当今局势,国家对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需要越发强烈,也指引我们一代学子更加重视对于涉外法律的学习、对于英语能力的锻炼、对于涉外实务的体验。祝愿中欧杯越办越好,参赛选手们未来顺利。

文字:陈清扬 厦门大学法学院

责任编辑:李晓露、马安娜

往期推荐:

“中欧杯”涉外法治人才大奖赛

湘潭大学法学院黄靖淼丨第二届“中欧杯”获奖选手分享③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汤卓筠丨第二届“中欧杯”获奖选手分享②

清华大学法学院周士尊丨第二届“中欧杯”获奖选手分享①

清华大学法学院刘松林丨第一届“中欧杯”获奖选手分享①

中南大学法学院陈柏帆丨第一届“中欧杯”获奖选手分享②

暨南大学法学院陈贝贝丨第一届“中欧杯”获奖选手分享③

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轩晗彧 丨 第一届“中欧杯”获奖选手分享④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黄泽裔丨第一届“中欧杯”获奖选手分享⑤

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孙炜宁丨第一届“中欧杯”获奖选手分享⑥

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刘睿哲丨第一届“中欧杯”获奖选手分享⑦

清华大学法学院唐子涵丨第一届“中欧杯”获奖选手分享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