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日桃李芬芳,明日国之栋梁”。中欧法学院推出“‘桃李’有言”毕业生专访特辑,与大家一同分享毕业生的成长故事和真挚声音。

米襄怡,中欧法学院2018级双硕士,在校期间担任中欧法学院2018级1班党支部组织委员,曾获中欧法学院二等奖学金。2021年通过湖北选调,目前在湖北省襄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曾获得湖北省法院第三十二届学术讨论会优秀奖、襄阳市2021年度新入职公务员初任培训班优秀学员干部、襄阳市中级人民法院2024年度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一、中欧学习:筑基立业,厚积薄发
尽管已步入职场三年有余,每每回忆起中欧法学院的学习生活,米襄怡依然心存感激与感慨。她谈到,中欧法学院全科培养的模式对她的工作起到了很大的帮助。米襄怡表示,在中欧法学院的学习过程中,在刑法作为主修专业之外,她还有机会对侵权法、劳动法、合同法等课程进行深入学习,接触学术前沿。

米襄怡分享到,在法院,新入职的法官助理并不一定被分到自己所学专业的庭室,法院通常还需要考虑庭室需求和个人优势进行合理分配。米襄怡以自身为例,她在研究生期间就读刑法专业,但被分配到研究室担任法官助理,负责材料撰写、调研工作,以及合同纠纷、劳动争议等民商事案件的辅助办理。得益于研究生期间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扎实的专业基础,米襄怡迅速适应了新角色,能够从容应对各项工作。
对于写作能力的提升,米襄怡提及中欧法学院开设的《法律研究与写作》(Legal Research and Writing)课程。她认为,这门课程很好训练了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还教授了论文写作方法以及严谨的学术规范,为她在工作中撰写调研材料和学术论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职业选择:青衿之志,履践致远
很多法学生都有一个“法官梦”,米襄怡也不例外。她始终牢记步入法学殿堂时许下的誓言,“与法并肩,维护人权,担当道义,维护公正”,而法官正是能够将这份誓言化为实际行动的职业。他们直面社会矛盾,用法律武器捍卫合法权益,确保每一个案件得到公正裁决,让正义不仅存在于书之中,更体现在每一个人的生活里。

提及如何通过选调生招录进入法院工作,米襄怡针对选调生招录模式进行了分享。她谈到,部分省份的选调生招录在报名时并不定岗位。例如湖北选调分为定向和集中两类定向选调是在市直单位,集中选调是在县市区,考上需根据所在学校的类别选择报考相应层级的岗位。岗位名称以代码形式呈现,如F01、F02,考取成功后,会根据个人专业、单位人员需求情况进行分配。她进入到法院就是分配的结果。而部分省份采取直接报考固定岗位的模式,报名时就对法院、检察院等岗位进行选择。
法院的工作忙碌且充实,在这里米襄怡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极大提升了个人素质与能力。除了辅助法官办案,她还承担了撰写综合文稿、调研、司法建议、法答网、案例库等工作。面对繁杂琐碎的工作,初入职场的她也曾感到迷茫与焦虑,但她很快找到了应对之道:将工作内容按主次区分,把大部分时间投入到主要任务的完成与学习上,预留一部分时间处理突发和不确定的任务。以整块的时间应对主要工作,以零碎的时间完成琐碎的任务。她认为,这种处理方式同样适用于研究生阶段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高效管理时间。
在实际工作中,面临的许多情况和挑战是学校教育中未曾触及的。米襄怡认为,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在处理繁杂的工作、调解当事人之间的矛盾、以及在法律框架内寻求最佳解决方案时,还需要灵活的思维、丰富的人生经验和高度的责任感。这些实践中的技能和素养,是在与同事的交流中、前辈的指导下、持续的学习中一一积累起来的,这份工作让米襄怡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法律的精神,也让她在成为法官这条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

三、结束与寄语
访谈最后,米襄怡校友对学院和师生送上了真挚的祝福:“感谢中欧对我多年的栽培和教诲,是这里严谨的学术氛围和充满人文关怀的文化塑造了我今天的自己。愿学院继续秉持初心,传承卓越,与时俱进,为社会输送更多具备高尚情操、扎实专业基础和广阔国际视野的法治人才。希望师弟师妹们珍惜在校时光,勤勉求知,砥砺品行。面对未来的选择,希望大家坚守法律人的初心和使命,无论是在司法领域还是其他行业,都能坚持公平正义,用所学回馈社会,做一名有担当、有温度的法律人。同时,愿你们在追逐梦想的路上,既有披荆斩棘的决心,也有笑对未来生活的从容与洒脱。”
图片:米襄怡 2018级双硕士
文字:汪靖屿、陈紫珊 2023级双硕士
责任编辑:马安娜、李爽
往期推荐:
“桃李”有言 ① | 李卓凡:为当下可为,展未来之望
“桃李”有言 ② | 丁厚淦:常怀感恩之心,力行所能之事
“桃李”有言 ③ | 李笑聪: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桃李”有言 ④ | 张淑媛:让兴趣成长,绽放为热爱之花
“桃李”有言 ⑤ | 王一伽:生如逆旅,一苇以航
“桃李”有言 ⑥ | 王骄阳:过往不念,未来不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