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与活动 - 新闻通讯 - 正文

2023级赴欧行记| 11 罗雯:求学·生活·远行——我的欧洲留学之旅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深入推动教育对外开放,统筹“引进来”和“走出去”,不断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竞争力和话语权。中欧法学院努力发挥“国内-海外联合培养”的优势,担当培养涉外法治人才的使命,搭建起一座连接中国与欧洲法律学术、文化交流的坚固桥梁。此次推出“赴欧行记”系列栏目,源于中欧法学院双硕士研究生丰富多彩的欧洲求学之旅。他们深入欧洲,沉浸于国际法的专业学习中,在知识的海洋里奋力遨游。在紧张的学习之余,他们以敏锐的视角捕捉欧洲的点滴,将自己在欧洲的生活经历、所见所闻,化作一篇篇生动的记录。这些分享饱含着学子们真实的感悟与深刻的体验。希望通过这个栏目,能让更多人了解中欧法学院学子的欧洲之行,感受他们在留学道路上矢志刻苦学习的人文风范、勇对困境昂扬的精神面貌、奋力创新创造的坚定步伐,为广大读者开启一扇了解欧洲学习生活以及中欧法学院办学成果的窗口。

作者简介

罗雯,中欧法学院2023级双硕士,2024年9月至2025年2月于德国汉堡大学学习。

1. 序章:一场跨越国界的求索

当飞机降落在德国汉堡的那一刻,我知道,这不仅是一场求学之旅,更是一次文化的碰撞与思维的拓展。作为一名中欧法学院的学生,我带着对法学的热忱、对异国文化的好奇,踏上了这段留学旅程。在这里,我亲身体验了德国严谨的法律教育,感受了异国生活的温暖与从容,也在旅途中拓宽了视野,理解了世界的辽阔与多元。这半年,是一场成长的历程,是一段充满思考、适应和发现的旅程。

2. 法学深耕:严谨治学与互动探讨的融合

来到德国汉堡大学后,我深刻感受到这里的法学教育体系与国内的不同。德国法学一直处于世界前沿,能在这样的法学强国学习,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汉堡大学采用全英文授课,这一点对国际学生十分友好,也让我提升了法律英语的表达能力,更自信地进行跨文化的学术交流。

德国的法学课程注重专业性与针对性,教授们都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授课,讲解不仅仅局限于书本,而是结合前沿研究和实践经验,带领学生深入分析法律问题的复杂性。这种高质量、针对性的教学方式,让我对法学学习充满了兴趣,也更加敬佩德国学术的严谨。

但让我受益最深的,还是德国高校特有的 tutorial(辅导课)制度。每周两节 tutorial,相当于对整个星期的学习成果进行深度总结与讨论。它不是简单的复习,而是一个真正开放式的探讨空间。tutor(助教)会带领我们回顾课程重点,并针对难点进行深入解析。在这里,没有“标准答案”,更多的是观点的碰撞和法律思维的培养。在 tutorial 课堂上,我可以自由地提问,而 tutor 也不会直接给出答案,而是不断启发我们深入思考,鼓励我们用逻辑推理和案例分析去寻找最合理的解读方式。对于我来说,这不仅是一次查漏补缺和知识巩固的机会,更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绝佳训练。在 tutorial 里,每个学生的观点都被认真对待,讨论氛围开放而严谨,让我真正感受到法学思辨的魅力。

3. 异国生活:温暖的合租时光与德国的悠闲节奏

在德国的半年里,最让我感到幸福的,是与八位同学合租的日子。相比于独居,这种大集体生活充满了热闹和温馨,让异国他乡的日子变得丰富而有归属感。每天,我们的家里都充满了欢声笑语。厨房是最热闹的地方,下课后大家围在一起研究菜谱、尝试不同的美食,从“留子”顺利进化成“厨子”。饭后,我们会坐在客厅里聊天、分享趣事,或者窝在一起看电影、玩桌游、打游戏。最让人开心的是,大家总能找到一起出游的机会。周末或假期,我们会结伴去探索德国的小镇、湖泊,甚至去其他国家短途旅行。在这样充满陪伴的环境里,留学的日子变得不再孤单,而是多了一份家的感觉。这不仅是一种住宿方式,更是一种治愈人心的陪伴和支持。

在德国留学期间,我经历了一次意外——我的护照和背包不慎被盗。面对突如其来的困境,同伴们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他们陪着我奔波于大使馆与移民局之间,协助我补办护照、申请居留卡,并一同置办生活用品,忙前忙后地帮我处理各种事务整整大半个月。如果当时是一个人独自面对这些复杂的手续和繁琐的安排,那种无助与委屈可想而知。但幸运的是,我并不孤单。朋友的陪伴让我在困境中依然保持乐观,是让我倍感温暖的依靠。这也是中欧法学院的优势所在——能和朋友一起在异国他乡相互陪伴,是人生一件幸事。

周日是德国最独特的一天,整个城市都慢了下来。商店关门,街道安静,人们会选择去湖边散步、在公园晒太阳,或是悠闲地享受一个没有任何压力的休息日。这种慢节奏的生活方式让我真正感受到放松的意义,我们也常常在周日出门走走,感受湖边微风拂面的惬意,或者干脆窝在家里,和朋友一起看电影,度过一个温馨的休闲日。

除此之外,语言是融入生活的一部分,于是我开始尝试学习一些德语日常用语,比如问候、简单的购物交流等。虽然不会用德语点餐或买票,但偶尔能听懂一些关键词,还是会有成就感。而且,德国人普遍英语水平较高,尤其是年轻人,基本上都能用英语流畅交流,所以即使不会德语,生活也不会有太大障碍。

4. 游历欧洲:在旅途中邂逅自由与辽阔

在德国的半年,我不仅沉浸在学术与生活的交织中,也在欧洲的土地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

我曾行走在比利时、荷兰、卢森堡的石板街道上,感受欧盟政治与历史的沉淀;曾漫步于奥地利、捷克、匈牙利的古老城堡间,触摸中欧文化的厚重遗韵。在意大利,我流连于罗马的废墟之间,站在千年古迹前,感受法与文明的交错;在巴黎,我穿行于塞纳河畔,夜色中的埃菲尔铁塔散发着温柔的光芒,浪漫与艺术交融成这座城市独有的韵律;在慕尼黑,我举起一杯醇厚的啤酒,在欢声笑语中体会巴伐利亚的热情;在柏林,我站在勃兰登堡门前,历史的沉重与现代的活力在这里碰撞交融。在冰岛,我仰望极光在夜空中肆意舞动,天地间只剩下风声与光影流转的魔法,这一刻,我才真正意识到,世界辽阔,而我仍在路上。


然而,最让我心驰神往的,还是西班牙。那里的一切都带着松弛与热烈,让我第一次体会到“度假”与“旅行”的真正区别。在西班牙,我不再匆忙地打卡景点,而是学会了放慢脚步,去感受,而非只是奔赴。马略卡岛,是我心中度假的象征。金色沙滩与碧蓝海水交相辉映,棕榈树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海鸥掠过湛蓝的天际,一切都散发着悠闲的气息。午后的阳光洒落在身上,时间仿佛都变得柔软,这座小岛的节奏,像是把生活调慢了一拍。这一刻,我终于明白,度假,不是为了赶路,而是为了让自己真正融入风景之中。

在马德里,我穿行在太阳门广场与皇宫之间,看街头艺人表演,感受这座城市不加掩饰的热情;在圣塞瓦斯蒂安,我在一家著名的餐厅里品尝了极其鲜嫩的牛排,炭烤的香气渗透进肉质之中,这座小城的美食魅力在舌尖绽放;在巴塞罗那,我走进弗拉门戈剧院,看舞者用每一次脚步的敲击点燃整个舞台,吉他的旋律热烈而激昂,西班牙的激情在舞步间燃烧。

5. 尾声:在世界的辽阔中成长

留学的意义,远不止是获取知识,更是一场文化的碰撞与思维的拓展。这半年,我在德国的法学课堂上体验了不同的学术体系,在合租的温暖氛围中感受到陪伴的力量,在旅途中见证了世界的辽阔与多元。这不仅让我提升了学术能力,更让我在跨文化的环境中学会了如何适应、如何思考、如何在不同法律体系和文化之间找到连接的桥梁。

留学不是一段旅程的结束,而是更广阔探索的开始。


图文:罗雯 2023级双硕士

封面制作:陆庭葳 2023级双硕士

助理编辑:杨帅 迟静 2023级双硕士

责任编辑:马安娜 李爽


往期推荐:

2023级赴欧行记 | 01 王炜然:欧洲之行——从“小堡”到“小博”

2023级赴欧行记 | 02 韩中远:当时明月在

2023级赴欧行记 | 03 张玉馨:法律与文化的探索之旅

2023级赴欧行记 | 04 周雨露:流光溯影——欧洲留学札记

2023级赴欧行记 | 05 杨宽:跨越国界,邂逅知与行——一场法学与人生的欧洲漫游

2023级赴欧行记 | 06 李思远:跨越易北河的法学求索

2023级赴欧行记 | 07 王梓欢:从一个家到另一个“家”

2023级赴欧行记 | 08 王若楠:与松鼠同行的石板路:汉堡留学的温度记忆

2023级赴欧行记 | 09 李宜霖:在金色秋天遇见汉堡

2023级赴欧行记| 10 高雪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