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中欧法学院是一所高度国际化的法学院,其立院之本是办好中国的法学教育,为中国的法学教育探索路径,为国家培养涉外法治人才。中欧法学院推出中欧“探课”系列,展现学院中国法课程中的师生风采。

中欧法学院《刑法专题研讨》的授课教师为徐久生教授。徐久生老师是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刑法学、犯罪学等相关研究。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预防犯罪研究室主任,译著德国最具影响力的刑法学教科书《德国刑法教科书》。徐老师具备广泛的知识和专业背景,对刑法领域有着深入的理解和研究,能够将复杂的刑法概念和原理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同学们在徐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刑法,从中受益匪浅。
《刑法专题研讨》课程共48学时,帮助学生了解掌握刑法学中的最重要问题——犯罪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德国三阶层犯罪论的发展简史、国内有关犯罪论争议)、危害行为、因果关系、违法阻却事由、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共同犯罪的基本问题以及企业合规在中国的适用问题等。
《刑法专题研讨》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徐老师授课脉络清晰,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设计合理,在课上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并帮助他们发展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学们能积极地参与到课程中。老师通过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授课过程中,徐老师严谨的学术态度、扎实的学术功底、宽阔的学术视野和幽默的教学风格深深折服了同学们。每当同学们拿着拙作找老师指点,老师都愿意抽出时间逐字逐句读完并耐心给出建议;每当同学们遇到专业问题及困惑向老师请教时,老师也并不嫌弃同学们的问题浅显而会认真指点迷津。
学生感想
2022级双硕士 彭露
本学期的刑法课让我这个非刑法专业的学生对刑法理论有了更深入的认识。首先,老师课堂的认真讲授让我认识了李斯特等德国刑法大家。其次,我们对于犯罪形态的新派学说和旧派学说,有了更多的了解,发现现在我们讨论的不同观点,其实在几百年前就有德国刑法学家有了系统的阐述。最后,虽然本学期学了很多刑法理论,但是印象最深的还是老师说的,不能走向绝对的主观主义,也不能走向绝对的客观主义,在我的理解中,就是一个行为的性质与其所处社会下的道德认知水平息息相关,对于行为的认知,不能脱离现实社会背景。
2022级双硕士 高逸飞
徐老师上课认真负责,每次课程开始前2天都会把上课需要的ppt提前发到课程群之中,并且ppt的内容也会根据课程内容进行调整。课堂内容深刻但易懂,课堂会辅以案例和习题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无论学生基础如何都能有一定的收获。徐老师还会在课间和课后回答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2022级双硕士 张翼
徐老师是一位随和、博学的刑法学教授。他的课独树一帜,侧重于刑法前沿理论的探讨,为我的刑法学研究带来了巨大的启发。同时,徐老师对于共谋共同正犯、构成要件理论等刑法理论有着极为深入独到的研究。作为一名具有留德背景的老师,他善于将中国的刑法理论同德国理论进行对比研究,极大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更完美体现了中欧法学院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办学理念。
2022级双硕士 司德扬
刑法课是我在法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门课程,我对刑法的内容、原则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刑法的学习不应该仅停留在法条本身,更在于其发展历程。随着构成刑法最基本的原则和目的不断被修正,刑法也经历了一次次革新。本学期,我同徐老师一起回顾了刑法的一次次革新,也是对我的刑法观的革新。许久之后或许我会忘记具体的知识点,但是手中的这本刑法典,在我手中早已变得愈加沉甸甸。
2018级双硕士 李明昊
研一徐老师刑法课上我曾坐第一排。当时图书馆中无论是耶塞克还是李斯特的刑法教科书都只有两套,且是常年借出,只得依赖于影印版。课间徐老师问我为何不去借阅,我如实答复,待下周上课时,徐老师就从包里掏出两套教科书,吩咐我们放在教室里方便借阅。再后来因琐事,再次叨扰徐老师,徐老师欣然应允,期间徐老师询问了我最近学习生活上有没有遇到困难,分享了生活中从学术到家庭的诸多趣事。
图文:李寒冰 2022级双硕士
责任编辑:马安娜
往期文章:
中欧“探课”① 有价的家务劳动
中欧“探课”② 物权法
中欧“探课”③ 国际经济法
中欧“探课”④ “德国柏林租金限制是否违宪?”中欧法学院宪法诉讼模拟法庭纪实
中欧“探课”⑤ 公司法
中欧“探课”⑥ 证券法
中欧“探课”⑦ 德语入门与德国文化
中欧“探课”⑧ 巿场与政府监管
中欧“探课”⑨ 民法总论与合同法
中欧“探课”⑩ 比较法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