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课程 - 中欧“探课” - 正文

中欧“探课”③ 史晓丽教授讲“国际经济法”

编者按:中欧法学院是一所高度国际化的法学院,其立院之本是办好中国的法学教育,为中国的法学教育探索路径,为国家培养涉外法治人才。中欧法学院推出中欧“探课”系列,展现学院中国法课程中的师生风采。

中欧法学院国际经济法课程由史晓丽教授讲授。史晓丽教授是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国际经济法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政法大学WTO法律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国际经济法,尤其侧重国际贸易法、国际投资法、出口管制和经济制裁法等。史晓丽教授不仅是国际经济法方面的专家,在相关领域发表过诸多著作及论文,对前沿的国际经济法问题有着深刻独特的看法和解读,还是同学们口中亲切的史老师、晓丽姐,悉心关注同学们的课上学习和课下生活。史晓丽教授在数十载教学中,不断琢磨和更新研究生国际经济法课程的教学,以细致、幽默、循循善诱的教学模式,采用教授讲课和师生共同研讨相结合的方式,使同学们了解国际经济法的前沿问题,培养同学们运用国际经济法基本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国际经济法课程共八次课,以专题方式涵盖国际贸易法、国际投资法、国际金融法、国际税法等国际经济法的主要组成部分。教授讲课内容紧跟社会热点问题,期望同学们能够将课上所学知识更多地运用在之后的工作中去,例如从美国芯片法、华为和中兴等事件看经济制裁、出口管制和防扩散法;从马航MH370坠机事件中的相关法律问题探讨国际航空运输承运人责任;对2020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中的主要制度进行解读;我国信用证纠纷的审判实践等。课程还包括两次师生共同研讨,主题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独立保函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的主要规定及其解读。本课程结束后以撰写法律意见书的方式进行考核,并结合到课情况和研讨课发言情况综合评定学生成绩。

教师授课,同学互动的授课方式

授课前,老师会提供阅读资料供选课同学课前学习。因为专题讲授内容前沿,同学们需要通过课前预习熟悉相关内容,才能在课堂讲授中更好地和老师互动。国际经济法课程希望提供研究生运用基本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会在课堂上毫无保留地传授知识,还会在课堂上和同学们一起进行相关法律检索,这种教师授课,同学互动的授课方式为提升同学们的国际经济法理论能力和实践能力奠定了一定基础。

案例研讨开拓思维

国际经济法课程中尽可能多地穿插案例研讨,老师期望以此帮助同学们理解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开拓和延伸同学们在国际经济法领域的思维。例如,美国商务部工业安全局将华为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打压与制裁中国技术产业,这一事件的走向如何以及中国应如何应对美国的技术禁运;又例如,2014年马航MH370坠机事件引发全球关注,由此产生的国际航空运输承运人责任应该如何界定等。

师生共同研讨教学模式

中欧法学院国际经济法课程的特别之处是史晓丽教授在最后两次课设置了师生共同研讨课。研讨课的主要内容是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独立保函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的主要规定进行解读。研讨课模拟学术会议的形式,每次研讨课选取1位同学担任主持人,负责串联整场讨论课。同学们2人结成一组,其中1人担任发言人,1人担任评议人,发言人和评议人需要选取与研讨内容有关的主题,并且在课前查阅大量资料。发言人负责在研讨课上对选取主题进行阐述,评议人负责对该主题进行补充及评价发言人的发言。每组讨论结束后史晓丽教授还会进一步总结和补充相关问题。老师和同学们在研讨课上各司其职,通过这种师生共同研讨的教学模式对独立保函纠纷的相关问题有了更清晰和深刻的理解。

亲切的史老师和畅游知识海洋的课堂氛围

史老师欢迎同学们在课上踊跃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课下主动与老师沟通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困惑和问题。老师平易近人的态度拉近了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得同学们能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分享对相关问题的看法,在课下和老师像朋友一样沟通交流,分享在国际经济法课程学习以及研究生学习生活中的所见所闻。2022级的同学表示,“每次来上国际经济法课程都能够和老师直接对话,在愉快轻松和充满知识的课堂里学习会感到非常轻松,学习到很多前沿问题,更进一步激发了对国际经济法的学习热情。”相信在史晓丽教授和同学们的共同探索之下,国际经济法课程一定能让大家收获到更多的知识,更好地运用在将来的研究和工作中去。

图文:魏佳敏 2021级双硕士

责任编辑:马安娜

往期文章:

中欧“探课”① 有价的家务劳动

中欧“探课”② 物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