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扎实做好2023届研究生毕业教育,2023年5月19日,中国政法大学中欧法学院党委开展2023届研究生毕业生“红色之旅”主题国情教育活动——参观北京鲁迅博物馆。学院部分毕业生和辅导员李爽一起走进北京鲁迅博物馆,探索鲁迅一生足迹,继承和弘扬鲁迅精神。
北京鲁迅博物馆是主要承担鲁迅和新文化运动时期著名人物、重大事件有关实物、资料的征集、保管、研究和宣传展示等工作的国家一级博物馆,其内主要包括鲁迅旧居及鲁迅陈列展览。“鲁迅生平陈列”以大量的实物、图片,并配以多媒体手段,全面地展示鲁迅一生的生活、工作与业绩。展厅一层中心展区的“什么是路”、“铁屋中的呐喊”、“麻木的看客”和“这样的战士”四个主题形象,为理解鲁迅思想提供启示。展览以鲁迅先生一生足迹所至为时空坐标,分割出绍兴、南京、日本、归国、北京、厦门、广州、上海八个板块。

在参观展览过程中,同学们追寻鲁迅先生一生的足迹,鲁迅先生的一生从山灵水秀的绍兴开始,于日本求学路上发生“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归国后于中国大地上不断进行斗争和创作,宣传进步思想。通过此次参观,同学们更近地感受到鲁迅先生伟大而光辉的一生,也更加领悟到鲁迅先生对激发国人“民族魂”的殷勤期盼。作为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2023届毕业生,更应当继承先辈大无畏的优良品质,向先辈学习知识分子的觉悟和担当,培育起“我以我血荐轩辕”的爱国情怀和“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做有责任感、使命感的当代青年。

有同学表示:“鲁迅先生最打动我的文字,是他在《热风·随感录》中对当时的中国青年的寄语。先生曾说:‘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这段话,其实也适用于新时代的我们。作为即将离开学校,步入职场,走向社会的法大青年,首先应该保持学习的习惯,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使得自己拥有把事做好的能力,在组织和群众需要我们的时候,能最大化地发挥自己的价值;同时也需要谨记不可好高骛远,而应脚踏实地,哪怕是作为一个小小的螺丝钉,通过自己的付出,维持一个系统的正常运转,帮助他人的工作和生活变得更加顺利,也是非常有价值的——只要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始终守住内心‘公平正义’的底线,始终保持对‘他人之苦’的敏感,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就有机会让这个世界多一份光亮与温暖。”

文字:马莹 2020级双硕士
图片:邓锦新 2020级双硕士、李爽
责任编辑:李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