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研途质造 | 04非此即彼——法律对现代生活的塑造

编者按:

中欧法学院高度重视研究生教育质量,通过开设《方法论与学位论文写作》课程,加强对硕士学位论文的写作指导,夯实论文写作基础,加强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2025年4月1日,中欧法学院《方法论与学位论文写作》课程在明法楼305教室举行。中欧法学院赵天书博士以“非此即彼——法律对现代生活的塑造”为题,围绕法律如何通过刚性规范与弹性调整塑造现代生活,为研究生带来一场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启发的学术课堂。

赵天书以《刑法》第196条“恶意透支”为切入点,通过分析“非法占有目的”的司法认定标准,揭示了法律在维护金融秩序时体现出来的刚性特征;同时结合司法实践中对认罪悔过行为的从轻考量,展现了法律的柔性调整空间。随后,赵天书对比了《深圳经济特区个人破产条例》中梁某某债务重整的案例,指出个人破产制度从惩罚到救济的转向,体现了法律对“诚实但不幸”债务人的保护。这种制度设计反映了现代法律对“生存权”与“发展权”的重视。赵天书以案例和哲学思辨展开解读,通过对比“过度负债入刑”与“个人破产宽宥”两种法律现象,揭示了法律在现代社会中的双重角色,法律不仅是行为的边界,更是社会伦理与个体自由的调节器。

在法哲学层面,赵天书援引休谟、边沁和摩尔的伦理学观点,剖析了法律背后的道德哲学困境。他提出:“法律需要在功利主义的‘最大幸福’与情感主义的相对性之间寻求实践理性的平衡。”通过引入克尔凯郭尔、萨特的存在主义视角,赵天书呼吁法律人应关注个体在规则中的真实境遇,避免将法律简化为形式逻辑的机械应用。

赵天书为研究生展现了跨学科研究的创新可能。学位论文写作中,可尝试将法教义学与哲学、社会学等学科进行“问题导向型”融合。这些方法论指引,为研究生学术写作提供了新的思考路径。


文字:许瑞宁 2024级双硕士

图片:刘欣怡 2024级双硕士

助理编辑:贾梦欣 2024级双硕士

责任编辑:吴素跃



往期推荐:

研途质造 | 01 赵天红解析法学论文写作六部曲

研途质造 | 02 席志国解读法学学术论文写作

研途质造 | 03 胡思博讲解法学硕士学位论文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