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2日,由中国政法大学中欧法学院、国际法学院(国家级涉外法治研究基地)、全面依法治国研究院共同主办的中欧法学院年度国际学术会议暨首届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模式研讨会在北京成功举行。上午9时,研讨会第一单元“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理念和目标”准时召开。

(黄进发言)
本单元由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国际法学会会长、中国国际私法学会会长、中国政法大学全面依法治国研究院教授黄进主持。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郭雳,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周光权,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杜焕芳,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院长梅夏英,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院长孔庆江作主题发言。中国政法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李居迁对本单元发言进行评议。

(郭雳发言)
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郭雳以“深化涉外法学院的交流”为主题,总结了中国各法学院校在构建对外交流机制、涉外法治成果宣传、探索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取得的成果,指出了对外交流体制机制完善、本土国际化建设提升、国际话语权及姿态加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方式应打破资源叠加现状、应结合学生个人发展与国家、市场普遍需求等问题。针对这些挑战,他建议高校深化对外交流合作,优化人才供给和涉外法治服务,将国家、院校与个人更好结合,培养具有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观念的、具备全球胜任力的涉外法治人才。

(周光权发言)
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周光权从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的角度出发,重申了国际司法实践中涉外审判人才的稀缺现状,以及共同探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方式的重要性,并聚焦于中国如何建设投资争端领域的话语权、如何办好国际仲裁和争端解决的具体问题,指出国际化师资、完整课程及丰富课程档案和高校间的交流合作在国际仲裁与争端解决(IADS)项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另外,他还分享了清华大学开展涉外培养项目的经验,如通过组织课前读书会对授课时间紧、强度高的外教课程进行铺垫,通过参与国际性的涉外法律竞赛来检验涉外法治人才的培养情况等。

(杜焕芳发言)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杜焕芳以“涉外法治”、“涉外法治人才”、“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三个关键词为线索进行报告。从“涉外法律人才”到“涉外法治人才”称谓之改变体现出中国对涉外法治概念的认识从静态单一到动态系统的转化。在此观念下,涉外法治人才应在涉外法律各环节积极维护国家利益,实现中国驻外机构、贸易、货物、资金、人员所到之处均有涉外法治人才保障。对于涉外法治人才的培养,杜焕芳提出八个方面的建议:第一,进一步优化现有法律学科。第二,设计有特色的培养方式。第三,应注重涉外法治课程的体系培养,总结教材、方法论等最基础的因素。第四,培养复合型人才。涉外法治人才需要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多学科交叉辐射的能力。第五,积极推行以问题为导向的实践性教学,建议将模拟法庭竞赛转化为常规化课程。第六,国内国外联合培养。第七,高校不能单打独斗,应当更多吸收政府资源,让更多法治实践部门参与进来,真正推进涉外法治人才的培养。第八,关注继续教育工作,如对企业开设涉外法治、合规等方面课程。

(梅夏英发言)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院长梅夏英从四个方面分享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如何定位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经验:第一,学科建设国际化,建立国际人才建设基地、一带一路基地等。第二,本科培养阶段设立涉外法治实验班。强调外语能力,加大涉外法律方面的特长。第三,通过FDI等国际比赛锻炼实践能力。第四,积极创造国际组织实践经历。梅夏英指出,学校课程培养只是成就涉外法治人才的一个环节,更重要的是培养意识、营造氛围,应通过多学科通识教育、实战课程引导等方式提高学生能力。

(孔庆江发言)
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院长孔庆江以“涉外法方向国际法治人才培养的经验反思——法大之路”为主题,回顾了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方面进行的多种模式的摸索,并指出了以下问题:培养课程存在短板,毕业生在法律或外语知识结构体系构建方面有所欠缺等。针对以上问题,孔庆江建议提高实训比例,与外交部、商务部、各大律所等实践单位建立联合培养机制;建设涉外法治人才培养评价机制,将实践作为重要考量因素。

(李居迁评议)
中国政法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李居迁对以上嘉宾发言进行评议。首先,他指出本单元发言人所在的五所高校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领域各具经验,为其他学校提供了蓝本和交流借鉴的基础。其次,他对“学校只是培养涉外法治人才的一个环节”这一观点表示赞同,并就“培养涉外法治人才的核心在哪里”这一问题,从教师、教材和教法三方面提出自己的见解:在教师方面,应尽用教师人才;在教材方面,建议各高校共享共建更适合中国学生的涉外教材体系;在教法方面,除却广受认可的模拟法庭外,中国高校可推进苏格拉底纠问式、研习、案例法、教授一对一指导等辅助性的课外方法等教学方式的试点实施。最后,李居迁建议,培养涉外法治人才需要理念更新和更多政策及资源力量的注入支撑。除了教授知识和培养能力外,高校管理者还需考虑如何“点燃学生的智慧”,引导学生自发成为优秀人才,各得其所。用智慧之火点亮自己,具备充分知识、杰出能力的人,才能成为合格的涉外法治人才。
文字:俞悦 2023级双硕士
图片:卢云开
责任编辑:陈颖芳
往期链接:
中欧法学院召开年度国际学术会议暨首届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模式研讨会
中国政法大学中欧法学院举办建院十五周年庆典
“中欧法学院年度国际学术会议暨首届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模式研讨会”会议议程
转载 | “新型犯罪治理中欧比较研究暨中欧法学院年度国际学术会议”顺利召开
中欧法学院2021年国际学术会议成功举办
中欧法学院2020年学术会议成功举办
我院年度国际学术会议:"互联网+与人工智能时代的法律危机”成功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