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红色领航·五育砺行 | 中欧法学院携手十三陵温馨老年公寓开展“银龄守护·乐享晚年”专题志愿服务

编者按

为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五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中欧法学院开展“红色领航・五育砺行”系列实践活动,统筹推进德育立心铸魂、智育筑基强能、体育固本健体、美育陶情润心、劳育砺行践知。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多元活动设计,引导学生在服务社会的生动实践中,锤炼品格、增长智慧、强健体魄、涵养审美、淬炼本领,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全方位助力学生成长为符合时代需求的涉外法治人才。


为落实学院“红色领航·五育砺行”研途培育计划中“五育融合、培育涉外法治人才”的目标,切实提升老年人法律风险防范能力,同时引导青年学生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服务社会的能力,10月25日,中欧法学院研究生会志愿服务部组织5名学生志愿者,走进北京市十三陵温馨老年公寓,开展了“银龄守护・乐享晚年”智慧助老普法宣讲活动。

活动紧扣老年人法律风险高发的四大领域:电信网络、消费养生、金融投资、财产继承,以“专题讲座+案例分析+一对一咨询”的多元形式推进。开场环节,秦思乐结合当前老年人诈骗案件高发的现状,介绍活动背景与核心内容,强调了“帮助老人跨越法律认知壁垒、识破新型骗局,是新时代普法工作的重要民生课题”,传递出用专业服务守护老年群体权益的决心。


专题讲座环节亮点纷呈:赵雪儿围绕“消费养生”主题,结合“免费体检诱导购物”“虚假康养基地办卡”等骗局套路,详细说明了“留存购物凭证、向消协或市场监管部门投诉”等具体维权步骤;江语涵化身“金融科普员”,用通俗语言对比了正规理财与诈骗项目的差异,拆解“高收益零风险”“假冒金融APP”等诈骗模式,让“不听、不信、不转账”的防骗原则深入老人心中;严俊皓聚焦“财产继承”,借“以房养老骗局”“哄签财产赠与协议”等典型案例,阐释《民法典》继承编中“遗嘱形式要件”“法定继承人范围”等规定,建议老人通过公证遗嘱规划财产,避免亲情裹挟下的权益受损;李梦茹则针对电信网络诈骗,结合“AI换脸冒充子女借钱”“假客服、假优惠”等新场景,演示“立即报警、联系银行止付、保存证据”的三步应对法,在互动问答中强化老人防范意识。

随后的一对一咨询环节,老人们围绕财产继承、遗嘱形式和合同纠纷等实际问题提问,志愿者们结合法律条文与类似案例耐心解答,现场互动温馨且高效。

(志愿者协助老人审阅合同)

(志愿者耐心倾听老人诉说案情)

活动结束后,志愿者们感慨颇深。他们表示,此次实践不仅是“法律进社区”的具体行动,更让大家意识到普法需“与时俱进、贴近需求”——面对新型诈骗手段,需用“方言+案例”的通俗形式降低理解门槛;看到老人们从最初“担心被骗却不知如何应对”,到后来“能说出基本维权步骤”,真切感受到专业知识的社会价值与青年的责任担当。

本次活动兼具“社会普法惠民”与“学生德育实践”双重属性。未来,中欧法学院将持续依托“红色领航・五育砺行”研途培育计划,设计更多“专业+公益”的特色活动,既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也助力学生在实践中锤炼专业素养,成长为符合时代需求的法治人才。

文字:鲁晨怡 2025级双硕士

图片:谢龙琴 2025级双硕士

助理编辑:谢龙琴 2025级双硕士

责任编辑:李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