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毕业季特辑④ | 双硕士毕业生代表陈芷君在中欧法学院2025届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的发言:蓟门易北征帆满,云程此日起新章

发言人简介

陈芷君,中欧法学院2025届比较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师从张彤教授,方向为欧盟法。2023-2024年就读于德国汉堡大学和匈牙利罗兰大学。曾获学业一等奖学金、双一流奖学金、欧洲法行远奖学金。毕业去向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法务合规部。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和家长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我是中欧法学院2025届硕士毕业生陈芷君,很荣幸能作为代表在此发言。

古人云试玉需烧三日满,辨才还需七年期。七年是培养人才的小周期,而我们绝大多数人都在法学这一领域沉淀了七年之久,如今正是功成之日。我们应该开心,但也不免有些不舍,校园生活里的许多瞬间,习以为常却转眼不再。研一那会儿还抱怨昌平真是太远了,如今回想起的却是骑车回到表厂时,那拂过刘海的凉凉夜风。


(从左至右:郝思懿、李博畅、陈芷君、王佑婷)

回望中欧这三年,是如此浓墨重彩。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中欧学子的最佳写照。从军都山下,到易北河畔,我们在令人目不暇接的异域风光中细细品味大陆法系的精髓。读万卷书的深度,给了我们学贯中西的知识底蕴,行万里路的广度,打造了我们独特的中欧气质。在法大和汉堡两地的学习生活,从不同角度磨砺与滋养了我们,我们忍受了欧洲随时随地的罢工,抵御了地铁上肆虐的吉普赛小偷,学会了和难缠的房东周旋,甚至无师自通了刷墙和修补地板。这一切除了增加我们多年后的笑谈,也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书本上各异的法律制度背后,是怎样截然不同的文化土壤。


(从左至右:王佑婷、罗兰大学Istvan Erdös老师、陈芷君)

当然,一路走来,没有人是独自前行的。中欧作为跨越两大洲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能顺利运行,首先需要感谢的就是各位老师们,从当年一手促成项目的方流芳院长,到赓续中欧精神并发扬光大的刘飞院长,以及为中欧授课的各位法大的老师和合作院校的飞行教授们,还有台前幕后呵护我们成长的行政老师们。殷殷期盼,谆谆教诲,都凝聚成了我们难忘的回忆。

(陈芷君、比较法学院张彤教授合影)

同学们,我们也要感谢彼此。三年前,我们带着对中欧法学院的憧憬踏入校园,在录取名单上第一次看到彼此的名字,也就注定了这三年的缘分。宪法法院的实践课程锻炼了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学院的代表队也在Vis moot比赛上屡获佳绩。毕业之际,中欧学子秉持中欧的办学宗旨,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在中国和欧洲都布满了我们就业的足迹。

高校就业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有人调侃,找不到工作时总感觉心是悬着的,但真找到工作了是悬着的心终于死了。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我们也不禁迷茫起来,工作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

但人生作为最美妙的混沌系统,我们要坚信一切都是最好的答案。无论是有工作,还是正在找,无论是投身于基层,还是穿梭在国贸,我相信大家都找到了目前最适合自己的道路。马克斯韦伯说,人是悬挂在自己意义之网上的动物。或许是在基层法院赶今年第三百个案子的审限时,或许在实习律师转正考核被问到法律职业者的初心时,或许是在代表公司和对手进行合同谈判大获全胜时,工作的意义会找到我们。

聚散终有时,记得即圆满。我们期待更高处相见,当然半山腰也不丢人。最后让我代表2025届硕士毕业生,祝我们不被大风刮倒,祝我们还想赢,还想让世界因自己而产生一些改变!祝大家毕业快乐!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图文:陈芷君 2022级双硕士

助理编辑:邹悦葵 2024级双硕士

责任编辑:李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