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8日,中欧法学院“国际法律职业系列讲座”在中国政法大学昌平校区明法楼305教室举办。德国国际合作机构中德法律合作项目主任Marco Haase教授受邀为同学们做“法律适用方法课程——归入法”主题演讲。本次讲座由中欧法学院郑永流教授主持。

郑永流教授首先对Marco Haase教授进行了简要介绍,Marco Haase教授曾在中国政法大学中德法学院任职,Marco Haase教授也表示非常高兴能够回到法大的校园,他谈到见到郑老师以及同学们感觉非常亲切。
Marco Haase教授首先对其任职的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进行了介绍,该组织的宗旨是促进国际合作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及支持国际教育工作。为了加深中德两国之间的合作,促进实现中德法治国家对话,促使两国在涉及国家、经济和社会的法律领域上相互理解,该组织推出了中德法律合作项目。

其次,Marco Haase教授从“理想中的判决”(the ideal judgement)切入今天的讲座主题,他首先指出了法律适用方法的优势,并从反面出发,提及了一些错误的期待,即方法论并不能避免。由此,其引入了法律适用的一种重要方法——归入法(subsumption technique),归入法的分析路径主张用问题—规则(构成要件+法律后果)—归入(涵摄)—结果的四步走方法系统化分析具体案件。除此之外,Marco Haase教授还介绍了德国的法教义学概念(Dogmatik),指出法教义学是系统解释成文法的学科,法学理论对法律解释的重要意义、法教义学对于不完善的法律的必要性等内容。
基于上述方法论,Marco Haase教授以《民法典》的两条具体条文为例,即第1165条“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民法典的162条“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名义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被代理人发生效力”,他将这两条法律规范进行了要素化的拆解,对上述法律适用方法进行了具体解释,并进一步清晰地介绍了私法、刑法、宪法、行政法中的分析模式的异同。


讲座最后,郑永流教授对Marco Haase教授的专业报告进行了简要总结,并指出今天的英文专业讲座是对同学们第二年赴德国学习的一种预备,同学们应当进一步地思考和总结。同学们认真倾听此次讲座,并进行积极提问,讲座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文字:王雨琦 2022级双硕士
图片:沈年淦 2022级双硕士、魏一璇
责任编辑:魏一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