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与活动 - 新闻通讯 - 正文

中欧法学院欧方执行院长Monty Silley出席华东政法大学公共卫生法治论坛

华东政法大学公共卫生治理研究中心于2021年6月8日举办了法治公共卫生论坛第六期,中欧法学院欧方执行院长 Monty Silley作为主讲嘉宾出席。

Silley院长当日在华东政法大学进行了现场讲座,其演讲同步进行网络直播。讲座主题为“大流行期间的法治:来自Covid-19的经验(Rule of Law during a Pandemic:Lessons from Covid-19)”。

此次论坛由华东政法大学公共卫生治理研究中心满洪杰主任主持,由华东政法大学张礼洪教授、董春华研究员、孙煜华副教授和李恒副教授组成评议小组,对Silley院长的讲座提出了补充性的问题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一、误导性口罩政策的替代法律措施

Silley院长从世界各国在要求民众佩戴口罩产生的政治分歧和不同的政治态度开始谈起,尤其是在疫情刚刚开始时,这种分歧尤其严重。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传播了戴口罩对防控疫情无用的错误信息,另一方面是出于为医护人员保障有限的口罩供应的目的。但随着口罩短缺问题得到解决,一些人仍然由于政策的误导而拒绝戴口罩,导致疫情迅速传播。Silley院长提出了对这类误导性政策的替代性法律措施,包括限购和防止个人囤积、紧急情况下的公共征用,以及政府支持或授权生产生活必需品等措施。

二、强制戴口罩的法律依据

关于个人是否有权选择拒绝戴口罩,Silley院长发现,在疫情期间强制戴口罩是有法律依据的,特别是在商店和公共交通工具上。他以大多数国家强制要求驾驶机动车必须系安全带和驾驶摩托车必须戴头盔作类比,指出许多强制性法规是为了保护行为人制定的。而为了保护口罩佩戴者远离病毒感染,国家可以通过法律规定强制佩戴口罩。此外,在致命病毒传播过程中佩戴口罩,不仅可以保护佩戴者,还可以为其他人提供更高的防护。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拒绝戴口罩的人不仅使自己面临感染的风险,而且大大增加了他人的感染风险,严重削弱了全社会对疫情的预防和防控效果。

三、封锁与隔离措施的必要性

随后Silley院长提出了一个更具争议性的问题,即封锁和隔离。他首先谈到了政府采取严格的防控措施可能对经济和社会造成的负面效果,包括小企业的生存、工人的就业和被隔离人群的心理健康问题。然而,如果在早期阶段就采取严格的防控措施,病毒传播就可以得到控制,甚至可以被根除,中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同时我们也看到,部分的封锁只能起到有限的作用,一旦重新开放,就不可避免地出现新一波感染,但为实现公共卫生目标以及之后全面的经济复苏,承受短期的痛苦和损失是必要的。一些国家比如中国下定决心要消灭新冠病毒,而大多数西方国家只是希望控制感染率,以确保医疗系统不会不堪重负,根本政策目标的不同导致了完全不同的法律规则和防疫效果。

四、欧洲人权法院对相关人权问题的态度

在人权问题方面,Silley院长查考了提交至欧洲人权法院的疫情相关案件。由于用尽了当地救济,目前有20多起与疫情措施相关的人权案件提交至欧洲人权法院,之后可能还会有更多。上个月裁决的第一起此类案件是由一名罗马尼亚议员提起的,他诉称自己被非法行政拘留,相当于被软禁,这侵犯了他的人权。欧洲人权法院的法官一致驳回了申请人的请求,并裁定当地采取的防疫措施没有违反这名议员的人权。法院认为,官方采取的普遍封锁行动对申请人行动自由的限制不构成对申请人自由的剥夺。

随后Silley院长对人权的减损问题进行了一般性的讨论。人权是重要的,但并非所有的人权都是绝对的,它们可能会因正当理由而受到合理限制。《欧洲人权公约》第15条、《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4(1)条以及其他国际法渊源中都反映了这一观点。在公共卫生危机期间,不同的权利可能会相互冲突,生命权、健康权以及获得医疗保障的权利等作为基本的人权应当占主导地位,在与人身自由、自由集会等其他权利冲突时可以作为正当理由对其他权利进行合理减损。例如,《欧洲社会宪章》第11条规定各国有采取适当措施尽可能预防流行病和其他致病原因的积极义务。评估为确保某些权利而限制另一些权利正当性的标准应当是比例原则,因此,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免受致命疾病的危害而对人身自由等权利进行有限和适当的减损是合理正当的。

五、疫苗接种问题

Silley院长接下来谈到了一个更具争议性的话题,即疫苗问题和合法接种疫苗的可能性。在这方面,欧洲人权法院最近就捷克学前儿童强制接种疫苗(与新冠病毒无关)问题发表了意见。同样,法院认为在这个案件中没有侵犯人权的行为,并认识到通过提高疫苗接种率达到群体免疫的社会价值。欧洲人权法院还对由于特殊健康原因无法接种疫苗的人群表示特别关注,这些人一旦感染往往处于高风险状态,所以尤其依赖其他人接种疫苗和整体疫情控制来防止自身感染。这一意见可能会让更多的国家在未来对特定的疫苗推行强制接种。Silley院长指出,这一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法律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

在问答环节中,Silley院长谈到了许多其他问题,包括接种疫苗可能造成的任何潜在伤害的责任、制药公司未来疫苗的研发、使用相关应用程序追踪感染者和密接时的隐私和数据保护、未来旅行时护照中对疫苗的体现、履行合同时的不可抗力以及与新冠病毒相关的歧视等等。

最后,Silley院长指出,新冠病毒没有国籍,它攻击人群时也不分国籍。将来,人类还可能面临其他病毒的侵扰,它们可能更致命、更具传染性。所以,人类应当作为一个整体联合起来对抗病毒,战胜疫情。由于之前各国采取了不同的法律制度和措施来应对这一疫情,我们可以在比较中吸取教训,借鉴经验,为应对公共卫生事件做好准备。

撰稿| Monty Silley
翻译| 贾姝娴 中欧法学院2020级双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