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友 - 校友访谈 - 正文

校友访谈之:Sophia-Antonia Bir——“若想与中国紧密联系,就让自己沉浸在中国的学生生活中”

Sophia-Antonia Bir博士是第一批“欧洲-国际法学”硕士项目的欧洲学生,毕业于2010年。完成法学博士学位后,她加入了位于德国杜塞尔多夫的一家国际性律所,富而德律师事务所。自2017年起,她一直担任家族贸易公司Heller的总经理并经营林业业务。

您在中欧法学院获得的最有价值的技能是什么?

最重要的一点是,在中国的学习教会我从不同的角度处理事情,因此,能够全面地理解问题。这不仅对我的法律实践,还有当前的管理工作都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因为中欧法学院把不同的法律体系集中在这一个地方,它的学习环境极好。对于一个学生而言,你不断地被迫反思自己的法律观念和他人的观点,所以这种结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与此同时,你会比第一次在欧洲了解不同的欧洲法律文化理解得多得多,然后,对中国法律文化也有一定的理解。

作为一名律师,您的工作内容是什么?

在富而德律师事务所时,我主要从事公司法和并购重组方面的业务。例如,当瑞典电力公司Vattenfell将其褐煤电厂和位于劳西茨的采矿业务出售给一家捷克能源控股公司Energetický a Průmyslový时,我们为其提供建议。据称,这是近年来欧洲能源市场规模最大、最复杂的交易之一。因为能源领域和气候保护的政治和管辖权方面与之相吻合,所以这一交易也在中国引起了相当大的兴趣。中国一直吸引着我。我曾在2014年的论文中,比较了中国和德国的内幕交易法。总之,得出的结论是,这两个司法辖区都有着相同的思路。

假设你能给即将就读于中欧法学院的更年轻的自己一点建议,你会说什么呢?

幸运的是,我可以说我会用过去一样的方式做每一件事。最重要的是 ,我很感激能与中国学生建立紧密的联系,一开始我住在宿舍,交到了真正的朋友。另一方面,他们也很了解我的德国习惯——例如拥抱作为一种问候朋友的方式。此外,我很高兴在中国的学习大大提高了我的汉语技能。一年后,我可以用中文聊天,这为我打开了更多新世界的大门。所以,如果有人问我,广泛的旅行或培训是不是替代学习的更有成效的选择,我会回答,如果你想了解中国,我强烈推荐去中国学习,但是不要仅仅与欧洲同学密切交往。你应该利用这个机会和中国同学一起度过你的闲暇时光,尽可能地沉浸在中国的生活中。

翻译:万漉(中欧法学院2016级双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