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友 - 校友访谈 - 正文

校友访谈之: 2012级双硕士研究生冯聪

冯聪,中欧法学院2015年刑法学专业毕业生,目前在比利时鲁汶大学攻读博士学位。鲁汶大学是比利时久负盛名的最高学府,欧洲历史最悠久且最受人尊敬的大学之一,也是享誉全球的世界级顶尖研究型大学。本文中,他将与大家分享读博的经历和经验。

您为什么选择了读博?

我选择读博的原因比较私人,概括来说,就是结合自身家庭,个人情况等方面因素对以后就业方面的平衡和考量的结果。需要明确的一点,是否读博一定要考虑清楚,要能说服得了自己,说服得了自己的心。有的在读博士觉得自己选择这条路,可进可退,进则可以根据以后的就业市场进行调整,做律师或者进入私人公司,退则可以以高校作为基础,保有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也有人在结合了大多数博士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后,觉得其实博士毕业以后的就业选择并没有那么宽,现在科研院校的就业竞争也相当激烈,转做其他方面的工作,相较于自己的研究生同学,还会有三到四年的工作经验的空白期,缺乏工作经验方面的优势。总而言之,是否读博,要结合以后自己想要的就业方向,综合慎重考量。


您觉得什么样的人适合读博?读博需要具备哪些能力和素养?

关于什么样的人适合读博,也不能完全很明确的给出一个结论。首先第一点,最好要有兴趣,这是出发点,在读博士的日常工作,就是找论文,看论文,写论文,讨论论文,改论文,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枯燥和单一的工作,假若有强烈的科研兴趣,你便有着用之不竭的能量和动力,冲淡枯燥和疲乏的负面感受。第二点,假如并不是有特别强烈的兴趣,那就是要能坐得住,也就是较强的自控力。能有计划按步骤的逐步推进。三到四年并不是一个很短的时间,疲惫,犹豫,纠结等负面情绪可能会反复出现,影响着计划的执行,就需要你有比较好的情绪调控能力和坐得住的控制力。概括起来,假如有足够的兴趣,你便不会觉得坐得住是个问题;假如没有那么强烈的兴趣,坐得住或许是确保博士按部就班完成的一道防线。

关于素养和能力方面,作为政法大学的研究生,科研能力和素养肯定是有相当基础的,根据个人经验,觉得需要提出来的比较重要有那么几点:1. 发现问题的能力;2. 检索文献的能力;3. 学术英语写作的能力(academic writing in English)。

     


对于毕业之后先工作几年再读博深造您怎么看?

关于工作几年之后再读博的问题,是我曾经考虑过的,但我并没有经历过,所以很难给出明确的好与不好的判断。有人通过读博士转变之前的就业方向,脱离之前的生活圈,人生轨迹发生了较大的改变,这是好的。但是作为政法大学的毕业生,就业起点不会特别低,一般情况下就业方向也不会出现特别大转变,工作几年后再去读博,个人认为会有着一定的风险,比如之前工作的经验积累的脱节(现代社会变化是快的嘛),生活水平和质量的下降(毕竟博士的奖学金并不是那么丰厚),工作状态到科研状态转变的身心上的不适应,等等。尤其是想要转变到与之前工作领域完全不同或交合并不密切的领域,就需要考虑清楚以后就业上前后两段时间衔接的问题。不过,假如是不喜欢现在所从事的领域,大胆跳出来,看看外面的环境,呼吸下不同的空气,或许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绿色草原。也是好事。

选择鲁汶大学的原因,有没有考虑过去其他学校,这些学校之间的区别?

最初是申请的英国的几个学校,最大的问题就是学费问题,csc的政策是假如申不到学校内部奖学金用以涵盖全部或部分学费的话,通过csc的难度比较大,当然特别好的学校,csc好像会资助学费。这方面我了解的并不是很清楚,因为英国学校的学费还是挺贵的。有意向的同学可以走与法大合作的英国院校路径,或者详细了解下csc的相关政策。

同时也申了汉堡大学的,汉堡大学咱们的师兄师姐数量好像还是比较可观的,结合排名,并且当时想选择一个更为陌生的环境,历练一下自己,就选择了鲁汶。综合这两年的体验,假如能联系上有师兄师姐或者中国人稍微多点的院校,会稍显不那么孤单,尤其是在第一年里,有人多多少少给些意见建议指导,会更好一些。关于德国的院校,咱们有已经毕业和还在冲刺的学长学姐不少,或许能给出更为详细的介绍。

博士申请的条件和过程,中欧的学习经历对申请有帮助吗?

博士申请的条件,基本条件,语言:英语雅思或托福,详细了解意向院校的强制性要求。硕士期间有无论文发表不是强制性条件,但肯定是加分条件。中欧第二年欧盟法的学习对英语语言锻炼,及对欧盟法的全面的基础性理解对申博和后续研究还是很有帮助的,最起码的是你不需要花费额外精力恶补比较基础的欧盟法知识。

申请的方法和途径:首先确定研究的基本方向,选择意向院校,筛选合适的导师。第二步,准备基本的材料,语言成绩,个人简历,发表文章摘要,最重要的是一份研究计划。补充说一点,个人的一点经验就是准备一个相对比较充分,英语写作规范的研究计划,核心的点是让导师觉得你有思考问题、做科研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写作能力。这份研究计划并不是死的,以鲁汶大学为例,录取之后学校给你6-8个月的重写研究计划的时间,通过研究计划答辩,才意味着博士生涯的正式开始,你可以跟导师商量更换课题,甚至更换领域。第三步,联系导师。个人建议假如不是走学校的合作院校的申请途径,直接联系意向院校的合适的导师,一个学校最多联系2个左右吧,别太多,给人一种广撒网的感觉。导师只要确定接收,有的院校导师有权直接给你发通知书,有的院校仍然需要走学校的官方途径,导师确定接收之后,那个程序就是个过场了。碰到好的老师,即使不愿意接收,也会指出你研究计划的问题,或者给你推荐合适的老师。

博士的日常生活是怎样的,毕业对论文发表有要求吗?

就像之前说的,就是找论文,看论文,写论文,讨论论文,改论文,反复再反复的过程。毕业要求的话,要看不同学校的要求,鲁汶要求发表一篇国际期刊,有的学校并没有要求,完成博士论文即可,不同学校不同要求。

博士毕业后都有哪些就业方向?

个人所认识的博士生毕业之后均以高校为就业方向,现在进入高校的竞争还是相当激烈的。所了解的这边的同事毕业后的就业方向,虽说平时和他们交流的时候,部分同事说这边博士的就业方向还是比较宽的,比较自由的。通过我参加政府组织的社会融合课程,大多数私人部门如果工作是技校生或者本科生或研究生能做的,不会选择博士生,因为政府对不同学位人员的基本工资有硬性要求,博士的工资起点是比较高的,现在欧洲的就业环境似乎并不是那么乐观。实际的经验是,一个进入Belgian federal commission,一个是Belgian data protection office,一个回本国瑞典的国家安全部门,属于进入政府机构的这一类,后续依然是研究型工作。还有几个是留在本校或其他高校继续研究项目(research projects)的工作。概言之,政府机关研究岗和科研院所。

您有没有什么给师弟师妹的建议?

其他方面的建议,根据个人喜好,选择生活和就业的城市,明确就业方向,开开心心工作,乐乐观观生活,保护好头发,注意好健康。

最后希望师弟师妹们明确个人未来发展方向,从心而动,循着所选择的路脚踏实地,步步为营,能所有成,有所树!

撰稿:武冬馨(中欧法学院2017级双硕士)

图片:冯聪(中欧法学院2015届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