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于我们 - 学院 - 校友 - 正文

校友访谈之:2011级双硕士研究生刘冰玉

刘冰玉,中欧法学院2014届毕业生,曾在硕士期间代表中国政法大学赴美参加国际环境法模拟法庭国际决赛并取得历史最好成绩,并取得了中国政法大学和德国汉堡大学双硕士学位;毕业后赴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以下简称UBC)留学深造,获得法学博士学位;期间她还曾在联合国环境署总部工作和调研,在本文中她将向师弟师妹们分享自己留学和实习经历。

1.为什么您选择攻读加拿大UBC的博士学位,申请的过程是怎样的呢?

首先我当时对自己的研究题目很感兴趣,也想通过留学的机会继续加深对这个领域的研究。当时主要的择校国别是美国和加拿大,但是由于美国的博士学位申请前提是必须具有美国的法学硕士文凭,并且招收人数比较少。考虑到时间成本和其他各方面,我最后只申请了加拿大的高校。因为UBC有一位导师的研究领域和我的研究兴趣非常吻合,申请过程也比较顺利,所以最终选择了UBC。

在这里也想建议准备申请海外博士的师弟师妹们,申请的时候一定要提前和导师联系和沟通,确认导师想和你合作是申请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申请时一定要想好自己的研究方向,寻找可以为你的研究提供有益指导的导师,以把握好这个双向选择的机会。申请的后续流程,诸如学院和学校评审等都是在此前提基础上。当然,有些学校明令禁止与导师提前沟通,这就需要自己多了解目标导师的研究领域,在研究计划中体现出和导师研究领域的联系,同时丰富自己的经历,让自己在全球的博士申请者的竞争中优势更加明显。咱们中欧法学院的毕业生应该说能力和背景都不错,只要导师想要给你继续深造的机会,我想其他的过程也不会成为申请的太大阻碍。

2.中欧法学院的学生大部分接触的都是欧洲各大高校的教授,您是怎样接触到加拿大UBC的导师的呢,过程大致是怎样的?师姐当时是什么时候拿到UBC录取的,又该在什么时候去申请呢?

计划去欧洲读博士的同学如能够抓住上课的机会和老师们多交流是很好的。就我个人而言,因为更喜欢北美的培养模式,所以是先选定的国家,再选择导师和学校。当时在申请时我已经写好了自己的初步研究计划和想法,打听到了导师当年想不想招博士生,有没有合适的资源和资金指导和资助自己的研究。当你得到一个比较确定的回复的时候,再根据这个学校的特点针对性准备申请材料。择校方面很简单,可以参考排名、法学院的规模和师资、导师发表论文的研究方向等信息。至于学校和导师的信息和联系方式,这些信息在国外学校网站上都是非常公开和齐全的,只要你想了解的话自然会一步一步找到前进的方向。

我当时是四月拿到的录取通知,申请的话是在毕业前一年从10月到12月这3个月,对于准备申请的学弟学妹,一定要有一个提前的规划。临近毕业,同学们可能有多种选择,不论是律所、公务员还是继续读博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可以都尝试一下。读博是给你一个特别静心的三四年的时间让你专心在某一个领域做一些研究的过程。至于毕业后是否要走上学术这条路,这完全取决于个人的选择,都不是绝对的,这点在国内国外均是如此。我也面试过像世界银行青年专业人才这样的专业人员岗位,博士的录取比例竟然高达近70%。事实上现在有一个趋势就是不论哪一行做到比较顶尖的人,很多都拥有博士学位。我的理解是读博只是给你增加了了一个走进高校从事科研工作的选择,增加了一种职业选择的可能性,因此我建议大家尽量避免把自己事先限定在某一个职业而错过了另外一些人生的可能性。大家都还很年轻,对于以后的职业规划,每一步其实都包含太多的变量,尝试之前你永远不知道它带给你的收获是什么。就我个人而言,我会让自己尽可能多做一些尝试,不会在一开始就把自己局限在某个职业领域的选择中。

3.有些同学会有比较现实的顾虑,就是读博这几年的时间成本和收益之间的权衡,您是怎样看待的呢?

我认识很多优秀的朋友和同行们,无论是选择读博还是从事其他事业,他们对于探索一个新的领域的热爱和执着用现实的成本和收益的衡量来理解未免过于功利。读博是个人生活方式的选择,如果能加入一个好的学校和研究团队,做自己喜欢和热爱的事情,这种收获将是无法估量的。过于现实的考虑而非源自初心的选择,即使各个方面都做的很好,可能也无法发自内心的认可自己。

在这里我特别想鼓励学弟学妹们能多了解国际组织这个职业选择。随着中国在国际关系中日益重要的地位,我们国家也在大力鼓励和推动优秀青年人加入国际组织,参与国际事务和治理。国际组织可以提供给大家更高的平台,服务更广阔的对象。从我个人经历来说,我是在读博期间参与环境署的工作的。因为博士研究的课题内容就是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的环境法律风险防范法律机制问题,调研目的地就在非洲,在环境署参与的项目也与我的博士研究课题紧密相关,所以这个经历是既能结合具体的实践,又能补充和完成我的博士学习的规划。当然这也要看个人的情况,如果有些同学坚定地想当律师,我觉得还是要专注于自己确定并热爱的方向。我提供的这个例子可能对于某些对职业规划不太确定同学有一些参考。试着勇敢的多探索一下,或许一扇新的大门正为你打开。

4.说到国际组织,能否请您分享下在联合国环境署总部工作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呢,如何申请又有哪些收获?

我当时主要是直接参与到环境署三个研究项目的写作和整理从而为目标国家提供咨询意见和建议,主题涵盖亚非国家环境司法协作,非洲自然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以及非洲绿色经济转型等问题。在这个过程中第一个非常直观的体会是国际组织政策意见的写作与学术写作是有很大区别的。两者因面向的读者不一样,写作的内容和风格也有很大不同。第二个就是工作性质的不同。联合国因为多元化的背景掺杂了很多复杂的政治因素,讨论问题的深度、广度和实际可操作性与高校的研究工作都有一些区别。联合国更多的是利益的平衡和保持中立的立场,虽然会降低一些行政效率,不过也因此可以整合各个利益主体的声音,这也是其他机构和平台所不具备的。同时,在国际组织工作也可能更有机会真正参与到国际事务工作中或代表国家在世界平台上发声,这些可能是其他工作所不能给予的,也是特别有意义的工作。

至于岗位的申请,其实有很多因缘巧合。我在中欧研究生期间参加的一个学术会议上认识了联合国环境署法律司的负责人,了解到了一些相关信息。刚好我在读博时也需要去非洲调研,环境署的项目也需要帮手,所以双方一拍即合。当然在工作中也认识了一些海投进来工作的朋友(具体信息可登陆UN Career网站),所以海投的渠道也是有机会的。通过这段经历和自己在非洲的博士调研,让我觉得博士阶段包括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有意识的多接触一些实践性部门和组织,多参与调研了解实地的真正需求,这样才有可能使自己的研究更接地气,更能解决现实中存在的真正问题。

5.可否请您分享下在UBC博士期间的学习生活的状态是怎样的,有哪些难忘的经历?

在海外读博,特别是文科博士,自己是所有环节的掌控者和规划者,如果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会非常容易懒散和懈怠。在UBC的第一年就是按部就班的上课,阅读老师指定的很多文献。从第二年开始,就是真正意义上自我探索的过程。读哪些书,参与什么样的社交都会影响你的博士生活的质量和进度。我不是严格意义上刻苦的博士生,博二的时候还参加了很多课余活动,曾作为UBC研究生会的副主席代表学生参与了一些省级和联邦级的政策制定。虽然这段经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那个阶段自己对科研的专注度,但却给了我非常真实的法律人参政议政的宝贵体验。总体来说,在UBC前两年的积累和基础为我第三年去非洲做调研做了较为充足的理论准备。从第三年开始也陆续投递和发表了一些研究成果。调研回来用了近一年的时间将前几年积累的理论完成了博士论文的写作和修改。

能够有一个好的学习和生活状态还得益于良好的住宿条件。我所居住的UBC研究生宿舍采用college的管理模式,来自50多个国家的各个院系的100多名研究生每天可以在吃饭和休闲时间充分交流和分享。这些来自各个不同的学科的角度和思维给我很多特别好的启发,一些有经验的博士和访问学者也为我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一些非常宝贵的建议。总的来说,我是非常享受这四年时光带给我的体验和成长。

6.UBC是加拿大淘汰率最高的大学之一,如何比较顺利的完成博士学位,有哪些学业上的方法或经验可以和师弟师妹们分享么?

其实读博士和项目管理一样,稍有不同的是你既是博士项目的主管来规划安排这个项目的所有事情,也是项目的最终执行人。在博士前两年的打基础阶段,尽量使自己保持一种开放的思维。比如你会时刻思考和留意可以研究的信息,拓宽自己吸收信息的广度去不断积累学习;后面的两年就需要自己静下心来,特别专注的来深入研究某些问题,进而取得一些成果。这个过程需要有很强的自律和自主规划性,要有毅力并耐得住寂寞和繁琐,经过反复的修改来打磨完善你的论文和研究。我的建议是不要在心理上给自己一个暗示认为完成博士毕业论文是一项需要很长时间完成的事情。这个过程的确不容易,但踏踏实实的写下来永远比脑袋的空想更为重要。在博士的一开始就要对自己有一个要求和目标,要珍惜这个训练自己形成专业学术思维和方法的过程。通过不断的积累和总结,流畅的写作的思路和素材整理也就顺理成章了。

在和导师的关系上,国内外高校的导师资源还是有区别的。国内导师与学生联系较为紧密,一般有项目都会给学生参与的机会。而在UBC,导师和学生之间是有一定的距离的,几乎所有的机会都要自己去争取,都要靠自己去研究和探索。我在博士期间曾在北美、欧洲、非洲和亚洲参加了一些国际会议和研究项目,这些都是自己寻找的与同行们交流的特别好的机会。这些经历不仅可以拓宽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也是建立国际学术合作的一个特别好的途径。与不同领域的同行和职业共同体交流都是很有意思的事情,一些文章的发表也得益于与同行们的有益交流,这些也是我日后工作非常宝贵的学术资源。

7.您认为在中欧法学院的学习经历对您今后的发展有哪些帮助,有没有什么给师弟师妹们的建议?

我在中欧读书期间遇到了很多非常优秀的同学,虽然大家最后从事各种不同的职业,但是对理想的坚持和踏实做事的态度都是值得我学习的。中欧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国际化平台,在硕士期间不出国门就可以和国外的教授交流和学习是我们的幸运,希望大家都能抓住自己的机遇。对于有志读博的同学,平时需要额外注意增加学术积累,在研究生阶段提高扎实的写作和思考的能力。可以尝试着写作一些英文文章并投递一些英文学术期刊,一些比较好的期刊也会给你反馈很多宝贵的修改意见,这些都是很好的学习经历。经过扎实的研究生阶段的写作和思维训练,在国外博士阶段的学习会更加得心应手。有机会的话也可以参加一些英文模拟法庭,这些英文写作和口语表达的基础训练对无论从事哪一个行业都是非常基础而有必要的。

总之,就是希望师弟师妹们抓住中欧国际化平台的优势,珍惜在中欧学习的机会。如果能把中欧和研院各自的优势结合起来,做到对问题的分析即有广度又有深度,同时拥有国际化的开阔视野,不忘帮助弱势群体实现社会公正的信念,我相信中欧法学院必将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法律人才,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撰稿:胡景博(中欧法学院2017级双硕士)

图片:刘冰玉(中欧法学院2014届双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