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于我们 - 学院 - 校友 - 正文

校友访谈之:2015届双硕士研究生蒋宣

蒋宣,2015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中欧法学院,毕业后加入北京市君合律师事务所(“君合”)争议解决组,2017年4月加入北京市中伦律师事务所(“中伦”)争议解决部,主要从事诉讼、仲裁和合规业务。研三期间,先后在中伦金融部、金杜争议解决部和君合争议解决组实习。

1.聘用过程是怎样的?请您分享一下君合律所的面试和笔试技巧。

当年给君合HR投了简历后1-2个月才收到笔试通知,笔试内容为中译英、英译中和案例分析。笔试完又1个月左右才参加群面,面试后一段时间收到实习offer,实习为期2个月。实习结束后,实习的业务组进行评估,半个月后收到offer。

去年开始,君合会举办“开放日”活动,邀请同学来所里参加开放日活动,会有和各业务组合伙人交流沟通的机会。据近期参加的同学反馈,沟通交流后,如果双方互有意向,会安排面试。笔试看各业务组安排。面试(和笔试)通过后,安排实习两月,实习结束后,业务组评估决定是否发正式的offer。

君合、中伦和金杜的笔试都会有中译英、英译中,师弟师妹们开始找实习时,可以买一本中英互译的书籍,自己练习中译英、英译中,短时间可以掌握很多套路,对付笔试基本没有问题。一般题目以商事合同居多,可以有针对性的练习。

案例分析题,似乎比较爱考合同法、公司法和担保物权。事前,可以通过司考的案例题找找感觉,回顾下主要知识点。

面试的话,合伙人爱对着简历问之前的实习和模拟法庭的经历,例如,曾经研究过什么问题,怎么研究的,结论是什么;曾经做过什么案子,具体做了什么工作。当年论文也经常被问,能清晰地介绍清楚论文的内容很加分,尤其是合伙人了解的论题。

2.之前中欧法学院的学习对您现在的工作有何帮助?中欧的毕业生最大的优势是什么?在律师行业的认可度如何?

中欧法学院的学习经历,对我目前的工作和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在我看来,这就是中欧毕业生最大的优势所在了。

良师:概言之,目前工作中,我最主要的两项任务是:(1)事实梳理——如何从客户处搜集文件、如何从纷繁的事实中发现关键事实、如何清晰且有逻辑的述明事实;和(2)法律研究——法律观点如何论证、司法实践如何处理。大前提和小前提确定后,结论自然得之。这两方面的能力在中欧的课程中得到了充分的训练。中欧的很多课程需要课前阅读大量的文献,王军老师的公司法、侵权法课程需要阅读大量的案例,无一不是梳理事实的训练。方流芳老师课堂上的诘问常常无声处起惊雷,朱伟一老师的角度时而天马行空,都是很好的思维训练。中欧的课程中还设置了专门的法律写作和研究的课程,Wintermuth教授的课程质量很高,从中学习到的脚注思维和规范、写作的方式和方法,脾益至今。

益友:中欧非常有特色的地方是,同学一起上课、一起参加很多活动,因此同学之间的感情非常好。无论是毕业找工作、工作后遇到问题,都会互帮互助。偶尔聚会,也是繁重工作中的最开心的事之一。

视野:中欧天生具有国际化的基因,无论是中国法课程聘用常驻外国教授,还是国际法项目中的国际交流,以及支持学生参加Vis模拟法庭比赛,都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国际交流的机会,培养国际化的视野。这些经历给我的简历增色很多,申请律所实习很占优势,例如,在君合面试时,胡楠律师在提问环节主动问到,你有参加Vis模拟法庭的经历,我们涉外业务很多,我来考察一下你的英文。胡律师觉得回答不错,向业务组推荐给我实习的机会。

在投简历和申请实习的过程中,得到了在金杜、君合很多师兄师姐的帮助和指点,这也应该是中欧的能量之一。随着中欧同学越来越多出现在重大项目通告、活动名单中,越来越多中欧的同学选择律师行业,相信中欧法学院的受认可程度会越来越高!

3.您之前的实习经历对您如今的就业执业有什么样的帮助?

大部分团队在招募实习生时,常常会考虑实习生是否具有律所实习经历,以及律所的档次和业务领域。这种经历是实习生能力的佐证,也预示着实习生是否能很快上手工作。因此,具有一定的实习经历,对于申请到心仪的实习机会,很有帮助。

长期来看,实习经历更是了解律师行业、了解未来雇主和了解自身的宝贵机会。中伦、君合和金杜三家律所本身就具有各自非常鲜明的特征,中伦内部团队之间在业务模式、管理体制上往往也有很大的差异。因此,一般只有通过实习,才能深入了解一个团队的业务内容、工作风格和团队氛围,从而判断这是否是自己期待的工作。另一方面,在不是非常明确自己职业目标的情况下,实习经历也是帮助自己确定是否是要从事律师工作、从事哪一业务领域的重要过程。

4.作为律师,您目前的工作内容和生活状态是什么样的?

“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现在觉得,这句话可能指的是加班多。除了第一年工作较为轻松,第二年和第三年记入工作记录的有效工作小时大概都超过2200小时,一年按50周计算的话,每周的有效工作小时在44个小时左右。形象一点来说,除了Happy Friday night外,周一到周四晚上加班是常态,周末经常加班1天。

不同团队的工作风格和强度存在差异,但从身边小伙伴的状态来看,很难避免加班。律师行业毕竟是一个服务业,需要及时满足客户对于法律服务的需求,满足案件中的各种deadline。从团队协作角度而言,很多情况下需要抓紧起草初稿供合伙人、资深律师审阅,有些时候又需要等待其他小伙伴完成初步工作,因此,工作节奏紧张是为常态。

形式上,律师的工作状态还是比较自由的,只有确保工作能妥善完成,君合和中伦的团队对上班打卡没有特别严格的要求,申请休假也比较容易。(强烈安利下君合entry level的15天年假!)但是,休假期间也要“确保工作能妥善完成”,难免处理些紧急事务。

周末的时间,喜欢自己买菜、做饭吃,抽空健身,看看电影、刷刷剧,偶尔同学聚会,天气好会出去溜达。节假日会争取出去旅游。核心思想就是,工作那么辛苦,应该对自己好一点!

5.您认为团队合伙人对于职业发展重要吗?该如何选择合适的合伙人作为律师生涯的领路人?

合伙人直接决定了你的业务领域。合伙人及团队律师的业务能力是学习的标杆。合伙人的工作方式和管理模式直接决定了团队的工作方式和氛围。在团队制特征比较鲜明的律所,合伙人的创收直接影响工资和年终奖。因此,从这些方面看,合伙人对于职业发展至关重要。

业务领域、业务能力和工作氛围是我最看重的三点。实习期间,从中伦金融部到金杜争议解决组,是希望可以做高质量的争议解决业务。金杜实习的团队主要做的是境内业务,因为希望能做一些涉外业务,选择去了君合争议解决组实习,并有幸最终加入。

由于君合更偏向于律师池制度,有机会为争议解决组和其他业务组的合伙人工作,深刻体会到每位合伙人不同的风格。因此,工作是很好地了解一位合伙人和一个团队的方式,师弟师妹们可以通过实习多观察、多感受。

6.就业时诉讼与非诉业务的选择问题。

这个问题没有太困扰过我。在中欧期间,我有机会参加了Vis模拟法庭比赛,进一步加深了对于处理争议的兴趣,同时Vis的经历也成为简历上的一抹亮色,找实习时自然就奔着争议解决业务去了。另一方面,我本身对于资本市场、交易内业务缺乏知识储备,也就没有太考虑交易类业务。

2015年加入君合时,由于资本市场特别红火,还被借调到资本市场组工作了两个月时间,在某IPO企业驻场2月,同时还参与了一些并购尽调和债券业务,但总是有种提不起劲的感觉,遂果断申请尽快回到争议解决组。终究是兴趣使然。

7.在学习、生活、实习、就业上您对师弟师妹的建议。

实习是一个了解律师行业、未来雇主和自己兴趣的机会,值得好好安排。研二下学期期末,可以开始关注律所的实习的机会,7月是入职季,律所会空出很多实习生职位;秋季各大所会陆续进行校园招聘;新年、春节前后会有很多实习生离职,也会出很多新的机会。

实习的主要目的还是在于了解律师行业、未来雇主和自己兴趣,如果觉得不喜欢或团队不合适,可以尽早关注并寻找新的机会。越往后,变动或跳槽的成本越高。

研三会有充分时间实习,搬到研院也会方便很多。因此,研一和研二可以更多地把精力放在课业和英语的学习上。英文好对于申请外所和内所涉外业务团队的实习是必不可少的。

在学校,可以试着培养健身的习惯,多参加学院的羽毛球、乒乓球和篮球活动。律师工作的强度还是很高的。

叨几句户口这个话题吧,大所每年会有一些户口指标的。中伦是按入职先后的顺序排列的,排在每个部门前3、4名才有机会(基本上意味着连续实习时间超过1年);君合是通过抽签形式确定的(大君合真是举重若轻),获得正式offer的同学都有机会抽,我们那年应该是不到十几位小伙伴抽9个指标吧;金杜似乎是靠合伙人内部协调和争取,具体规则不明。

撰稿人:苏阳(中欧法学院2017级双硕士研究生)

图片:蒋宣(中欧法学院2015届双硕士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