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于我们 - 学院 - 校友 - 正文

校友访谈之:王晓光——从北京到汉堡

王晓光于2015年在中欧法学院完成了法学学习,并获得了双硕士学位。如今他重返大学——也重返欧洲。在汉堡大学,他以一名公司律师身份进行学习。



“对我来说,中欧法学院是起点。”这位28岁的校友说道。他硕士论文的导师郑永流教授在德国法兰克福、弗赖堡和萨尔布吕肯担任客座教授和讲师多年,是德国方面的专家。王晓光在他的论文中比较了中国范围内的投资法律法规,同时,他不仅意识到北京、上海等东部大都市与偏远西部地区之间存在差异,还意识到这一主题对他来说有多大的吸引力。 “中国这样一个庞大的国家无疑是复杂的”,王晓光笑着说,“这常常让那些第一次近距离研究中国法律的外国人感到十分惊讶。”

凭借他的学位,他很容易就在北京的一家投资律师事务所中找到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担任律师助理。“中欧法学院在北京法律界有很好的声誉。如果你在国际环境中完成了双硕士学位,你会被认为很有能力。”然而,在两年的顾问工作以后——如一家公司想要投资共享单车的商业模式,这就是他办公桌上的其中一个问题——他决定进行下一步。从2018年1月开始,他在汉堡大学进行“欧洲法律和经济学硕士”课程一学期的学习。此前,他在鹿特丹度过了三个月,今年三月他将前往华沙。通过这个为期一年的硕士课程,他希望获得扎实的经济学知识,从而磨练他作为公司律师的形象。“我已经对作为中欧法学院合作院校的汉堡大学有所了解,”他解释道,“这所大学在公司法领域有着非常高的声誉。”他可以想象到接下来他将以公司律师的身份工作。

他在中国时就被告知,德国人非常直截了当。现在他在汉堡也有这种感觉。“德国人会开门见山,而中国人在着手解决问题之前会收集更多信息。”然而在鹿特丹期间,王晓光体会到荷兰人也非常直白。“体验这些文化差异很有意思,”他说,“在汉堡,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大学和不同学科的20多个不同的人聚在一个课程中——当然他们也提出了非常不同的问题。”王晓光已经在中欧法学院的中国人、欧洲人混合的课堂上体会到了这一点。“作为一名律师,在每一个案件中,我都会无意识地首先提出这些问题,即单个行为者之间的法律关系是什么,以及适用什么法律。”他在汉堡的同学们现在又一次让他的目光转向其他方面,如经济或文化的方面。“通过这种多层次的方法,我们经常可以得到更多的信息,”王晓光说,他认为单一的法律视角有时候太局限了,无法把握现实的复杂性,“而且即使你想单独作为律师辩护,那么去了解那些非律师的想法也是十分重要的,这样你才能更好地解释你的法律立场。”

翻译:朴容萱(中欧法学院2016级双硕士 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