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研究生项目 - 模拟法庭 - 宪法诉讼模拟法庭新闻 - 正文

宪法诉讼线上模拟法庭(四)——科研自由、人身自由、劳动权案

2020年6月9日,中欧法学院2019级宪法与宪法诉讼课程第四次模拟法庭如期开展。本次模拟法庭以贺建奎基因编辑实验事件为背景,对案件事实进行了适当改编,集中探讨科研自由与科研伦理审查,公民人身自由、劳动权与大学自治之间的矛盾。
第四组模拟法庭成员共23人,包括申请方9人,被申请方9人,法官组5人。本次模拟法庭依旧采取腾讯会议形式在线上进行。
现实中,“基因编辑婴儿”案在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贺建奎因构成非法行医罪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三年。本次模拟法庭无意探讨贺建奎是否构成非法行医罪以及非法行医罪的适用是否违宪的问题,而是选择充分突出科研自由与科研伦理审查,劳动权、人身自由与大学自治之间的矛盾,分析其违宪所在。在准备的过程中,俞飞老师积极与同学们联系,共同探讨案件事实的改编、争议焦点的确定、辩论思路的取舍等等,还提供了大量域外法资料,指导同学们完成了改编案件、确定思路、丰富资料的工作。

在模拟法庭当天,第四组同学首先播放了一系列与主题相关的视频,包括美国优生学的起源、基因编辑实验技术的科普、教师不合理解雇救济无门、学生状告学校等等,通过这些视频突出了科技创新与科研伦理审查,大学自治等实践中常被忽视的问题。随后,通过介绍本案的基本案情与改编细节,正式引入了本次的模拟法庭。
本次模拟法庭基本遵循了正式的审判流程,在书记员宣读法庭纪律后,由审判长宣布开庭,核对申请方和被申请方双方身份及宣读当事人诉讼权利及义务。接下来由申请方宣读起诉状,随后,被申请方进行了简要答辩。在举证质证环节,同学们设计了一系列丰富合理的证据,力求达到最为真实的庭审效果。申请方出示了基因编辑实验新生儿出生记录单,新生儿母亲的证人证言、医学专家的证人证言、大数据调查机构的调查分析报告等。被申请方则出示了医学专家证人证言、广东省“基因编辑婴儿事件”调查结果通报、科技部代表陈述等证据。二者针锋相对,相互就证据提问回答,在举证质证环节便展示了极强的对抗性。
之后的庭审进入法庭辩论环节,本次庭审确定了三个争议焦点,分别是:《人胚胎干细胞研究伦理指导原则》第六条是否因侵犯贺建奎的科学研究自由而违宪?南科大限制贺建奎人身自由的行为是否违宪?南科大能否依据大学自治权解雇贺建奎的职务?围绕着这三个争议焦点,申请方与被申请方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此外,本次模拟法庭选择在辩论环节引入专家鉴定人角色,由其负责对相关域外法理论进行介绍,同时接受申请方、被申请方的提问。专家鉴定人在本次模拟法庭介绍了日本部分社会理论、日本违宪审查样态、台湾地区教师解雇救济途径等理论问题,为本次辩论增加了理论深度,同时给同学们带来了比较法观察的视角。最后,法庭形成了一份多数意见,两份少数意见,由审判长宣布审判结果。至此,庭审过程结束。
庭审结束后,在俞飞老师的主持下,许多同学都就本次模拟法庭中所涉及的理论问题和程序问题向第四组同学提问,第四组同学也进行了相应的回答,并在问题之外拓展介绍了准备过程中的所思所想,以及所查阅的域外法情况,使同学们对庭审的安排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随后,俞飞老师和郑永流老师也对不同的问题给予了进一步的解答,介绍了司法实践中容易被忽略的理论问题,加深了同学们的思考,给同学们留下了进一步探索的空间。

撰稿人:宪法诉讼模拟法庭第四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