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研究生项目 - 模拟法庭 - 宪法诉讼模拟法庭新闻 - 正文

宪法诉讼线上模拟法庭(三)——扫黑除恶文件合宪审查案

2020年6月2日,中欧法学院2019级宪法与宪法诉讼课程第三次模拟法庭如期开展。本次模拟法庭以“林小青被控诈骗、敲诈勒索案”作为原型,集中探讨“扫黑除恶文件”的合宪审性问题。
第二组模拟法庭成员共24人,包括申请方8人,被申请方8人,法官组8人。本次模拟法庭依旧采取腾讯会议形式在线上进行。

为了满足宪法诉讼的情节需要,第三组的同学并没有完全照搬林小青案进行探讨,而是在原案情的基础上对案件情节及其细节进行改编和丰富,以增加案件所呈现的理论深度和趣味性。在准备的过程当中,俞飞老师积极和同学们进行联系、参观模拟法庭、提出理论、案情等各方面的建议并给同学们带来大量的域外法上的相关资料,给同学们在确立争议思路、明晰讨论重点、提升理论深度上有了很大的帮助,尤其给同学们印象深刻的是俞飞老师提醒大家“thinking like a lawyer”,要学会对自己观点的支持和维护,从结论中寻求最大的可能性。
在模拟法庭当天,第三组同学首先通过播放相关打击黑恶势力的视频让同学们对整体的前提性背景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再用本组同学自己剪辑的视频“套路贷的悲惨人生”,向同学们介绍经过改编后案情的来龙去脉,正式引入本次模拟法庭。

本次模拟法庭基本遵循了正式的审判流程,在书记员宣读法庭纪律后,由审判长宣布开庭,核对申请方和被申请方双方身份及宣读当事人诉讼权利及义务。接下来由申请方宣读起诉状,随后,被申请方进行了简要答辩。在质证环节中,同学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仅有如对上万份案例文本的大数据分析的缜密书证,更有同学通过淋漓尽致的演技和真情实感的投入展现的人证环节。情理交加,希望模拟法庭在逻辑推进的同时,拥有感性冲击的效果。

之后的庭审进入了法庭辩论环节。在本次辩论环节,第三组同学进行了一个大胆的尝试。即引入了“专家论证人”的角色。在以往的法庭环节中,我们认为一直有一个矛盾之处,即在法律存在漏洞时,需要对法律规范的理解和适用进行辨析,则可能需要请相关的知名法学专家发表相关的学术意见,使相关问题能够在理论上得到进一步的探讨和推进。然而,若遵循以往“专家证人”的身份,则须在质证阶段发表意见,可能会和法庭辩论阶段进行脱节,同时其主要还是对证据的补充和论证,实质是对“事实认定”的说明,而非对“法律问题”的明晰。因此我们尝试引入“专家论证人”的角色,以“论证人”区分于“证人”从而使其身份顺理成章的变成对相关法律问题的“论证”,在法庭辩论阶段发表意见,提升法庭辩论阶段对理论问题的探讨深度。
在最后,由审判长宣布审判结果。至此,庭审过程结束。
庭审结束后,在俞飞老师的主持下,许多同学都就本次模拟法庭中所涉及的理论问题和程序问题向第三组同学提问,第三组同学也进行了相应的回答,同时俞飞老师和郑永流老师也对不同的问题给予了进一步的解答,讨论过程中大家踊跃发言,你来我往,使同学们对相关问题的认识和思考更进一步。最后,两位老师们对本组同学的表现进行了总结,对一些理论问题也进行了系统的讲解,同时两位老师更希望中欧的同学们能够从平时学会在细节中发现问题,做一个留心的人,为以后的研究积累素材。

撰稿人:宪法诉讼模拟法庭第三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