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在100年前,维也纳是全世界的文化中心,同时也是一个学术热区,很多颠覆性的新思想在这里萌发,这些新思想影响了整个20世纪。在维也纳,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Max Weber)与年轻的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进行辩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提出了精神分析,阿诺德·勋伯格(Arnold Schöneberg)彻底改变了作曲方式。如今,中欧法学院的学生阙霖瑶也认同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或者更确切地说——维也纳经济大学是孕育新思想的实验室。
“我认为所有学生都很有必要出国学习交流”,这位23岁的女孩解释道。她正在多瑙区的学生公寓收拾东西,准备去上课。该公寓离多瑙河和联合国驻维也纳办事处非常近,走路就能到。她认为仅仅口头谈论一些新观点并猜测其将来可能的样子是不够的,“你必须去体验各种不同的生活方式,才能确定你究竟喜欢其中哪一种”。阙霖瑶是一名优秀的法学院学生,她长长的黑发散落在肩膀上,穿着白色运动衣和裁切随意的休闲牛仔裤。Vis国际商事仲裁辩论赛是商法领域全世界最富盛名的学生竞赛,在该赛事东方赛区2017年的模拟赛的赛前预备赛中,阙霖瑶被评为最佳辩手第二名。
阙霖瑶目前正在参加维也纳经济大学商法法学硕士(LL.M.)项目中为期六周的税法课程。虽然曾在北京学习过中国税法,但这是她第一次涉及欧盟和美国税法。对于法学专业的学生来说,研究其他地域的法律体系是非常重要的,“从其他法系学到的知识可以帮助你辩证地分析自己的法律体系并进一步完善它们。”

中欧法学院目前有大约90名中国学生在位于汉堡、马斯特里赫特、布达佩斯、隆德、斯特拉斯堡、马德里或维也纳的合伙院校进行最长两个月的学习,阙霖瑶是其中的一员。中欧法学院自2014年起以选修课的方式向学生提供了该留学机会。“学生们在欧洲法学院校中不仅能得到全新的体验,最为重要的是他们能从新的法律文化和教学方法中增强自己的学术能力,并能不断的提高英语水平。”奥地利维也纳经济大学国际公法教授Harald Eberhard说道。Eberhard教授也是奥地利维也纳经济大学负责中欧法学院事务的协调人。
中欧法学院的选修课安排是符合当前趋势的。根据柏林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的研究表明,获得学位是中国年轻学子出国留学的主要动机。总的来说,近年来前往西方国家留学的中国学生人数急剧增加。中国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54.45万人,该数字是2008年的17.98万人的三倍多。
阙霖瑶认为夏天奥地利那明亮的夜晚最能表明她此时并不在祖国。北京5月份日落的时间通常是晚上7点30分,而在维也纳,至少要推迟一个半小时天才会变黑,“我很喜欢这里,因为这里的白天很长。”
另一方面,学生在国外的生活也非常具有挑战性。阙霖瑶觉得中国以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和奥地利以讨论为主的教学方式之间存在巨大差异。她说:“在我们的税法课上,Rust教授经常问学生问题,大家也会非常积极地回答。有时他也会随机让某一个学生回答某一个问题。”阙霖瑶如今还能回忆第一次回答问题时自己剧烈的心跳声,那个问题相对简单,所以她能够答对。
也是在这个税法课程中,她第一次使用了答题器——那是一个很小的设备,看起来像遥控装置,如同电视上的知识竞赛节目中观众使用的那种。有了这项技术,Rust教授就能够及时掌握是不是每个学生都理解了教学内容。他会提问选择题或判断题,学生在按下按钮回答问题前可以考虑几分钟,之后射频信号会将学生的答案传送给教授,Rust教授电脑上的软件就会立即显示出柱状图,表明每个选项有多少学生选择。如果某问题大部分学生都选错了,Rust教授就会换个方式重新解答。
对于阙霖瑶来说,法律研究中最有趣的还是法律比较,“第一学期的时候,我觉得法律应该像数学一样,每个问题就只有一个确切答案。”不同于看重法庭过往判决实例的英美法系,中国实施的法律属于以立法者编纂的具体法律条文为基础的大陆法系。在最初分析案例时,阙霖瑶觉得法条并没能详细规定如何解决具体的法律问题,“而如今,我意识到中国和欧洲的法律是经过许多理论和学者的努力,不断发展并被最终塑造成今天的样子的”。她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制度也在不断完善。“法律一直在持续发展,这令人非常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