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新任欧方联席院长Bengt Lundell教授

“我是个问题解决者”

2017年七月,中国政法大学中欧法学院新任欧方联席院长Bengt Lundell教授正式上任。身为隆德大学副教授的他有着丰富的从业经历,对公法发展深有研究,尤其关注中国与越南。他有着怎样的教学方法?他为什么要参与中欧间的法律对话?他又如何评估中欧法学院的潜能?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对他的采访。

 

作为新一任的欧方联席院长,您觉得您之前的工作经历会对这所中欧合办的法学院做出怎样的贡献?

我是个问题解决者。我之前在一个瑞典和越南的结对项目中任瑞方执行主任。这个项目由瑞典隆德大学、越南河内法律大学以及胡志明市法律大学合办,旨在加强越南法律教育并拓宽国际间合作,历时12年,于2010年结束。我同时也是胡志明市法律大学名誉教授。我也曾是瑞典国家高等教育规划机构成员。所以我在教学经历方面可以说处理过各种复杂情况。在处理棘手问题时,你需要认真倾听他人,得到尽可能多的信息,然后基本上什么问题就都能迎刃而解了。

您觉得中欧法学院在中国和欧洲法律培训教育方面最大的潜力在哪?

中欧法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潜力强大,是个由专家组成的法学院,既有欧方教授讲授欧洲法,又有中方教授讲授中国法。如此,中国和欧洲学生可以对对方地区的法律体系更加熟悉,有更深的理解。现在社会很需要这方面的人才,所以这些学生毕业以后很快就会被聘用。目前中欧法学院有一个用英语授课的一学期的中国法交换课程项目,以后可以把它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研究生课程项目,以便进一步提升欧洲学生的中国法律素养。

早在中欧法学院2008年成立以前,您已经是合作院校隆德大学的代表,并且一直积极参与相关会议和学术活动。您觉得中欧法学院过去十年有什么变化吗?

变化是肯定的,中欧之间的法律对话有时会涉及到一些敏感问题,从我的个人经历来说,建立互信需要花些年日。当欧洲和亚洲学者第一次在学术会议上碰面的时候,他们一般是描述各自的法律体系;当他们第二次碰面时,大家就开始讨论法律了。中欧法学院提供了一个可供专家学者见面交流、探讨法律、相互理解和切磋方法的平台,而这就是我所说的“对话”。当然,有时候有一些误解也是难免的,而且也不必要双方在任何时候都意见一致,这些都不那么要紧,关键是能够保持交流沟通才是最重要的。我们从2008年以来建立起了一个坚实的网络,大家彼此信任。像其它任何政治关系一样,中欧关系的大环境可能会有一些小的起起落落,但这并不会影响我们中欧法学院的工作,这也是中欧法学院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您妻子张雅利和您一样也是一位法律学者,你们吃饭时会讨论法律问题吗?

对,我们会经常讨论法律,但是我们很少讨论宗教和政治。她是北大法学院的讲师,她可以帮我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法律体系,我认为她能以一种有别于大部分人的方式向我阐述中国法。同样的,我主要研究欧洲公法,我可以帮她更好地了解欧洲法。

更多关于Bengt Lundell教授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