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与活动 - 新闻通讯 - 正文

Susan Wintermuth教授专访

1. 您教授多门课程、带领VIS团队,还定期组织小组见面和Coffee talk,虽然这么忙,但我们感觉您还是一直充满热情和活力,这是如何做到的?

因为我喜欢教书。当你真正感兴趣和投入的时候,会发现这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多的是一种热情,尤其是当我感受到学生们对课堂很有兴趣并能够积极参与的时候,我就会更有热情和动力,中欧法学院的学生就给我这种感觉。

2. 您是如何规划一天的?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管理时间或高效完成工作的建议吗?

每天早上醒来之后,我会至少留出一个小时度过只属于我自己的“安静时光”,在这段时间里,我会对一整天进行规划。比如:这一天将如何进行?必须完成的事情?想要达到的目标?等等。当然,因为大家住在比较狭小的宿舍,做到这一点可能比较困难。但也许你可以去寻找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比如餐厅或者长椅,或者就在床上(如果你能请求你的室友尽量保持安静)来完成对一天的规划。

3. 中欧法学院的学生普遍感觉压力很大,尤其是非法本的学生,每个学期都有超过十门课,您对于这部分学生有什么建议吗?另外,您认为如何能够更好地面对压力?

首先,我建议那些没有在大学本科阶段修读过法律的学生在假期尽可能地补足基础知识,这样在校上课的时候就无需花费额外的时间补习。另外,学生们可以和学院进行沟通从而作出一些调整和安排。

针对面对压力的问题,我有三个建议:充足的睡眠、定期的锻炼、健康的饮食。我知道中欧的学生都比较忙,没有办法保证充足的睡眠和定期的健身,但其实多花一点时间在睡眠和健身上,往往能够帮助你们更高效地学习。另外,如果你总是无法集中注意力,因而效率低下,那么我想“沉思”能够帮助你改善这个问题。最后我想说,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你有多大的压力,而在于你如何去处理压力。


Susan Wintermuth教授在课堂

4. 中欧法学院的学生们有机会能学习欧盟法,这是一个痛苦但有意义的经历。您对这一年的学习有什么建议吗?

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掌握一个好的学习方法。比如当你们拿到阅读材料后,可以首先读一遍各个章节的标题,判断自己能否理解它们的意思。如果觉得理解有困难,可以查找一些中文材料帮助理解。然后再回过头阅读英文材料,重新从标题开始,再深入到每个标题的具体内容,在第一遍阅读的时候并不需要搞清楚每一个词的意思,你只需要掌握每个章节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如果你还有充裕的时间,可以再详细阅读材料。

5. 春夏学期,您在比尔肯特大学和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任教,您认为国外的大学课堂和中国的大学课堂有什么区别?

一方面,或许是由于中国学生面临的竞争压力比较大,或许是由于中国对教育的重视,我感觉与西方国家的学生相比,中国学生普遍对学习更有热情,对课堂的参与和投入也更多,这让我觉得在中国教课十分有乐趣。另一方面,外国学校的教学可能更加多样化。例如,比尔肯特大学有健身房,也有一些定期的音乐和艺术活动。而且国外的学校通常开设有咖啡厅或是休息室,方便学生之间的交流,我也可以在那里和他们见面聊天。

6. 在中欧法学院的教学期间,有什么令您印象深刻的事吗?

当学生们在处理法律纠纷的时候能够创造性地运用法律和事实来支持某一方主张的时候,总是令我印象深刻。因为这种对抗性的方法是普通法更青睐的,通常对于受过大陆法系思维训练的学生来说,迅速掌握这种方法是十分有难度的。

7. 您的座右铭是?

“Always look on the bright side.”

8. 您为什么选择来中国工作,有遇到什么困难吗?

这是一个偶然的机会。由于我汉堡大学的一位同事无法担任中欧法学院的飞行教授了,所以我来接替他。回国之后,我发现自己真的很喜欢这里,想要继续在这里工作,于是JULIUS教授建议我申请我现在的职位。方教授聘用我之后,针对研一学生的学习需要,给我提供了一些很好的教学建议。

在中国遇到的困难的事……我想应该是学习汉语拼音的四个声调吧。

9. 您对“毕业后留在大城市”和“回家乡工作”两个选择有什么看法?

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选择。我喜欢小城镇,因为压力小、生活质量比较高。当然如果我不需要抚养孩子,我可能会选择留在大城市。我知道很多学生将来可能想留在大城市里,因为有更好的工作机会,也能为你未来的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但这是会改变的,中国的变化太快了,小城市很快也会有好的工作机会和一流的教育。

10. 你还想给学生们其他的建议吗?

多放松、多休息,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可以和朋友一起每周进行至少三个小时的锻炼,篮球、跑步或者羽毛球都是不错的选择,这样有助于你们的身心健康。另外我认为旅行是最好的教育,所以如果你们有时间,就多去旅行吧!


Susan Wintermuth教授与谢立斌教授共同开设的比较宪法课程结课合影

采访:岳婉蓁、高兴堂(中欧法学院2018级双硕士)

摄影:余东航(中欧法学院2018级双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