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与活动 - 新闻通讯 - 正文

寓教于审:中欧中外学子走进昌平区人民法院旁听庭审

为培养中欧学子的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在昌平区人民法院的支持下,中欧法学院英文讲授的中国刑事司法课程,特别设置刑事案件公开庭审的旁听活动,让学生零距离接触我国司法审判实践,并在岳礼玲教授的主持下与法官现场交流、提问,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由中国政法大学中欧法学院申请,经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外事处批准。2018年11月13日上午10点,在任课教师岳礼玲教授、教师代表马安娜老师的带领下,中欧法学院2018级近40名中外学生抵达昌平区人民法院。

庭前,昌平区人民法院的法官热情接待了旁听师生,首先引导师生参观法院,并着重向大家介绍了诉讼服务大厅。当事人和律师可以在二楼大厅的各个窗口,完成庭审之外的所有流程。大厅设有可供免费查阅的文书模板、文书自助打印服务角,彰显诉讼的庄严正义;古色古香的休息等待区、母婴室、“和为贵”的莲花背景墙,细节体现着人文关怀,真正实现了诉讼服务的专业、高效、便民。

10:30庭审正式开始,全体师生共同旁听“被告人王某涉嫌盗窃罪”一案的庭审,该案由审判长双玉娥和两位人民陪审员共同组成合议庭。昌平区人民检察院代表国家提起公诉,法律援助律师为被告提供辩护。 

被告人王某曾两次因犯盗窃罪、抢劫罪等罪行被判处有期徒刑,前次刑满释放不久,王某采用翻墙钻窗入室的方式,再次实施盗窃行为,把被害人家的路虎汽车开走,经鉴定,被盗车辆价值人民币五十五万余元。在审判长的主持下,依次进行了公诉人宣读起诉书,被告人陈述犯罪行为,公诉人向法庭出示物证,宣读书证和证人证言,当庭讯问被告人,当事人最后陈述等环节。休庭五分钟后,合议庭当庭进行宣判。

庭审结束后,在岳礼玲老师的主持翻译下,同学们和双玉娥法官进行了面对面的深入交流。

由于开庭前同学们已经阅读了英文的起诉书,对案情有一定了解。围绕证据细节、量刑考量、被告人情况、控辩双方表现等诸多方面,同学们积极提问且问题犀利,双玉娥法官一一进行耐心解答。

来自德国汉堡大学的Julia、Moritz等多位欧洲同学,对庭审过程中的细节积极提问:“法律援助律师是如何选定的,盗窃发生的具体时间点,嫌疑人是如何翻墙入室的,当时房子的窗户是否打开,何种标准达到数额特别巨大。”

来自中欧法学院2018级的余东航、陈芷妍等同学,也结合我国司法实践和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针对“如何确定嫌疑人身份?如何认定坦白?怎样考量累犯和坦白情节以确定量刑?”等问题表达疑问和看法。

最后,全体师生向各位法官真诚地表示感谢,结束了两个小时的昌平区人民法院旁听之旅。师生们在下午的讨论课中,对案件的作案动机、证据效力、被告人前科家庭背景等庭审细节继续进行深入探讨。将理论所学与司法实践紧密联系,中欧中外学子更加加深了对中国刑事司法领域的认识和理解。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旁听庭审过程中,中外学子第一次通过法院智能庭审直播系统,全程观看庭审视频录像,并且在质证阶段还当庭观看了关键证据之一的监控录像,清晰直观的画面,给旁听席的师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中外学子充分感受到我国智能法院建设的显著成效。

撰稿:秦梦圆(中欧法学院2018级双硕士)

照片:昌平法院提供